遺傳性凝血酶原缺乏癥是一種罕見的凝血因子遺傳性缺陷,目前累計病例約55例。本病因功能正常的蛋白質合成降低所引起者又稱低凝血酶原血癥,而異常蛋白質分子合成引起者稱為異常凝血酶原血癥。前者交叉反應物質陰性,后者則陽性。目前認為異常凝血酶原血癥的病例多于低凝血酶原血癥。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凝血酶原是由肝臟合成的維生素K依賴因子之一(其他有因子Ⅶ、Ⅸ、Ⅹ、蛋白C、蛋白S和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質)。含579個氨基酸殘基的單鏈糖蛋白,分子量72,000.自N-末端起,有1個Gla區(qū)(1-40),2個環(huán)區(qū)(41-271)和1個催化區(qū)(271-579)。Gla區(qū)內含10個r-羧基谷氨酸殘基,主要功能為通過結合鈣離子與磷脂聯(lián)結。環(huán)區(qū)參與其與底物和輔因子間的相互作用,環(huán)區(qū)2可與FⅤa結合,并含有FⅩa的作用位點組氨酸205~精氨酸220.催化區(qū)包括激活區(qū)和絲氨酸蛋白酶區(qū)。在鈣離子、FⅤa和磷脂的參與下,凝血酶原被FⅩa激活。裂解部位為精氨酸271-蘇氨酸272,精氨酸320-異亮氨酸321.生成有酶活性的雙鏈結構的凝血酶。凝血酶原單獨在精氨酸320處裂解生成一個中間產物,進一步分別在精氨酸284和精氨酸155處裂解生成凝血酶和凝血酶原片段1及凝血酶原片段2.凝血酶由A鏈和B鏈經二硫鍵聯(lián)結組成,含308個氨基酸殘基,分子量36,000.A鏈含49個氨基酸殘基,又稱輕鏈,其功能不明。B鏈含259個氨基酸殘基,又稱重鏈,是酶活性所在的部位,凝血酶原催化區(qū)中的絲氨酸蛋白酶即在B鏈。絲氨酸蛋白酶區(qū)具有蛋白酶活性,含識別并裂解底物的部位,酶活性氨基酸為組氨酸363,天門冬氨酸419和絲氨酸525,該區(qū)精氨酸382-精氨酸393片段稱為陰離子結合部位,是凝血酶原與纖維蛋白原,血栓調節(jié)蛋白和水蛭素作用的部位。
凝血酶原在凝血機制中起著中心的作用。在激活的因子Ⅴ和由血小板或其他細胞提供的磷脂表面存在的條件下,被激活的因子Ⅹ激活形成凝血酶。凝血酶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對多種凝血因子具有水解作用。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另外還具有:⑴誘導血小板聚集;⑵激活ⅩⅢ因子;⑶使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從而激活纖溶系統(tǒng);⑷激活由凝血酶激活的纖溶抑制物;⑸激活因子Ⅴ、Ⅷ、Ⅺ,生成更多的凝血酶;⑹激活蛋白C系統(tǒng);⑺刺激傷口愈合。因而凝血酶原缺乏或結構異常使凝血酶導致凝血機制的異常。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凝血酶原基因位于第11號染色體,基因長21kb,有14個外顯子和13個內含子,其mRNA為2kb.合成622個氨基酸的肽鏈,其中前導肽43個氨基酸,在分泌過程中裂解。雖然正常凝血酶原的核苷酸順序和氨基酸順序已經闡明,但其基因變異的研究沒有FⅧ和FⅨ深入。凝血酶原異常有鈣離子聯(lián)結部位的缺陷,F(xiàn)Ⅹa裂解的缺陷和生成凝血酶活性的缺陷。與FⅧ和FⅨ相似,發(fā)生在CpG二核苷酸序列的突變更多見,單個氨基酸的取代可以發(fā)生在影響被FⅩa裂解的部位,酶活性的部位以及鈣聯(lián)結部位。表136-9列出了一些功能異常的凝血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