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醫(yī)學啟源》:“虛損血衰之人須用,善黑須發(fā)?!吨髦蚊匾吩疲浩溆糜形澹阂婺I水真陰一也,和產后氣血二也,去臍腹急痛三也,養(yǎng)陰退陽四也,壯水之源五也。”
《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fā),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
《本草從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發(fā)烏須。又能補脾陰,止久瀉。治勞傷風痹,陰虧發(fā)熱,干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證心虛無膿,病后脛股酸痛,產后臍腹急疼,感證陰虧,無汗便秘,諸種動血,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古代臨床應用用于血虛諸證。如《景岳全書》兩儀膏;《正體類要》八珍湯;《傅青主女科》加減四物湯。
用于肝腎陰虛諸證。如《醫(yī)宗金鑒》知柏地黃丸。
用于小兒發(fā)育遲緩,如《景岳全書》貞元飲。
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畏寒肢冷,陽痿遺精,小便遺瀝,或火不生土之食少便溏,多與附子、肉桂等溫陽之品配用,此即所謂“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之意。用治陰疽寒凝,本品常與鹿角膠、肉桂、麻黃等配用以溫經養(yǎng)血,散寒通脈。
《活法機要》:“熟地、當歸合用名補髓劑。”
《本草經疏》:“同砂仁,治胎動下血腰痛。”
《得配本草》:“得烏梅,引入骨髓;得砂仁,納氣歸陰;得炒干姜,治產后血塊;得丹皮,滋陰涼血;使元參,消陰火;合當歸,治胎痛;加牛膝,治脛股腹痛;和牡蠣,消陰火之痰。”
[注]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腹?jié)M便溏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