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中草藥 > 正文

桂枝營養(yǎng)知識

2012-08-14 13:39 醫(yī)學教育網
|

山楂桂枝紅糖湯

桂枝知識介紹: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肉桂常綠喬木,生于常綠闊葉林中,但多為栽培。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均有栽培,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大多為人工純林。

采摘嫩枝,去葉,曬干;或將肉桂樹砍伐后多余的萌蘗從齊地面處剪斷,曬干;或取修枝、間伐的枝條,曬干。

桂枝嫩枝為長圓柱形,長30至70厘米,粗端直徑0.3至1厘米。表面棕紅色,有細皺紋及葉、芽痕,并有點狀或橢圓形皮孔。質而脆,易折斷,斷面皮部紅棕色,可見一淡黃色石細胞環(huán)帶,木部黃白色至淺黃色,髓部呈方形或菱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

以枝條嫩細均勻、色紅棕、香氣濃者為佳。

桂枝補充信息:

1.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粗細分開,洗凈,稍浸,淋潤至透,切薄片,晾干或低溫干燥。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2. 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fā)汗,但麻黃辛苦開泄,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fā)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fā)汗的作用較為緩弱。故治風寒表癥,風寒無汗,常與麻黃配伍,以增強它發(fā)汗的作用;而治風寒表癥、自汗惡風則不用麻黃,多配芍藥同用,以協(xié)調營衛(wèi)、發(fā)表散寒。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旺及出血癥時,不宜應用。

桂枝禁忌:有熱病高熱,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禁服。

桂枝食療作用: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

香辣行散,體輕升??;具有散寒解表,溫經通脈,通陽化氣的功效

主治風寒表癥,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蓄血,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

桂枝做法指導: 1. 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fā)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都可應用。

2. 如風寒表癥,身不出汗,配麻黃同用,有相須作用,可促使發(fā)汗。

3. 如風寒表癥,慎身有汗出,配芍藥等,有協(xié)調營衛(wèi)的作用。

4. 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濕性風濕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同用。

5. 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癥,常配合當歸、芍藥、桃仁等同用。

6. 桂枝性溫,善通陽氣,能化陰寒,對陰寒遏阻陽氣,津液不能輸布,因而水濕停滯形成痰飲的病癥,常與茯苓、等配伍應用。

7. 如膀胱氣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陽化氣,助利水藥以通利小便,常配合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8. 桂枝為風寒外感,寒凝血滯、陽不化氣等證之要藥。其發(fā)汗之力雖不及麻黃,然其味甘力緩又無傷陽之弊,故風寒感胃虛實皆可應用。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