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2年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心臟觸診”的內容,有很多考生都很關注,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
(一)觸診方法 檢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開始檢查,置于心前區(qū),然后逐漸縮小到用手掌尺側或示指、中指及環(huán)指指腹并攏同時觸診,必要時也可單指指腹觸診。
(二)檢查內容 包括心尖搏動、心前區(qū)震顫、心包摩擦感。
1.心尖搏動的位置、強度及其變化的意義。驗證視診結果,其意義與視診一致。
2.心前區(qū)震顫
(1)震顫產生的機制:震顫是觸診時手掌感覺到的一種細微振動,又稱貓喘,是器質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體征之一。其產生機制是血液經狹窄的口徑或循異常的方向流動形成湍流造成瓣膜、心壁或血管壁震動傳至胸壁所致。
(2)震顫部位及其臨床意義
胸骨右緣第2肋間、收縮期震顫,見于主動脈瓣狹窄(風濕性、先天性、老年性)。
胸骨左緣第2肋間、收縮期震顫,見于肺動脈瓣狹窄(先天性)。
胸骨左緣3?4肋間、收縮期震顫,見于室間隔缺損(先天性)。
胸骨左緣第2肋間、連續(xù)性震顫,見于動脈導管未閉(先天性)。
心尖部、收縮期震顫,見于重度二尖瓣關閉不全(風濕性或其他病因)。
心尖部、舒張期震顫,見于二尖瓣狹窄(風濕性)。
3.心包摩擦感
(1)觸診特點:心前區(qū),胸骨左緣第4肋間。收縮期及舒張期可觸及雙相粗糙摩擦感。
(2)檢查方法:收縮期、前傾位、呼氣末觸診。
(3)臨床意義:心包腔內纖維素性滲出致心包表面粗糙,見于急性纖維素性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