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醫(yī)(專長)考核針灸學考點:【耳針】常用耳穴的部位和主治”相關內容,相信參加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的考生都在學習,為幫助大家備考,在此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容:
常用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根據《耳穴名稱與部位》,耳郭上有91個穴位,常用耳穴的部位和主治如下:
(一)耳輪穴位
將耳輪分為12個區(qū)。耳輪腳為耳輪1區(qū)。耳輪腳切跡到對耳輪下腳上緣之間的耳輪分為3等分,自下向上依次為耳輪2區(qū)、3區(qū)、4區(qū);對耳輪下腳上緣到對耳輪上腳前緣之間的耳輪為耳輪5區(qū);對耳輪上腳緣到耳尖之間的耳輪為耳輪6區(qū);耳尖到耳輪結節(jié)上緣為耳輪7區(qū);耳輪結節(jié)上緣到耳輪結節(jié)下緣為耳輪8區(qū)。耳輪結節(jié)下緣到輪垂切跡之間的耳輪分為4等分,自上而下依次為耳輪9區(qū)、10 區(qū)、11區(qū)和12 區(qū)。
1.耳中
【部位】在耳輪腳處,即耳輪1區(qū)。
【主治】呃逆、蕁麻疹、皮膚瘙癢癥、小兒遺尿、咯血、出血性疾病。
2.外生殖器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前方的耳輪處,即耳輪4區(qū)。
3.耳尖
【部位】在耳郭向前對折的上部尖端處,即耳輪6區(qū)、7區(qū)交界處。
【主治】發(fā)熱、高血壓、急性結膜炎、麥粒腫、牙痛、失眠。
(二)耳舟穴位
將耳舟分為6等分,自上而下依次為耳舟1區(qū)、2區(qū)、3區(qū)、4區(qū)、5區(qū)、6 區(qū)。
1.風溪
【部位】在耳輪結節(jié)前方,指區(qū)與腕區(qū)之間,即耳舟1區(qū)、2 區(qū)交界處。
【主治】蕁麻疹、皮膚瘙癢癥、過敏性鼻炎。
2.肘
【部位】在腕區(qū)的下方處,即耳舟3區(qū)。
【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
3.肩
【部位】在肘區(qū)的下方處,即耳舟4區(qū)、5區(qū)。
【主治】肩關節(jié)周圍炎、肩部疼痛。
(三)對耳輪穴位
將對耳輪分為13區(qū)。
對耳輪上腳分為上、中 下3等分;下1/3為對耳輪5區(qū),中1/3為對耳輪4區(qū);再將上1/3分為上、下2等分,下1/2為對耳輪3區(qū),再將上1/2分為前后2等分,后1/2為對耳輪2區(qū),前1/2為對耳輪1區(qū)。
對耳輪下腳分為前、中、后3等分,中、前2/3為對耳輪6區(qū),后1/3為對耳輪7區(qū)。
對耳輪體從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至輪屏切跡分為5等分,再沿對耳輪耳甲緣將對耳輪體分為前1/4和后3/4兩部分,前2/5為對耳輪8區(qū),后上2/5為對耳輪9區(qū),前中2/5為對耳輪10區(qū),后中2/5為對耳輪11區(qū),前下1/5為對耳輪12區(qū),后下1/5為對耳輪13區(qū)。
1.跟
【部位】在對耳輪上腳前上部,即對耳輪1區(qū)。
【主治】足跟痛。
2.膝1
【部位】在對耳輪上腳中1/3處,即對耳輪4區(qū)。
【主治】膝關節(jié)疼痛、坐骨神經痛。
3.坐骨神經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的前2/3處,即對耳輪6區(qū)。
【主治】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
4.交感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末端與耳輪內緣相交處,即對耳輪6區(qū)前端
【主治】胃腸痙攣、心絞痛、膽絞痛、輸尿管結石、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5.腰骶椎
【部位】在腹區(qū)后方,即對耳輪9區(qū)。
【主治】腰骶部疼痛。
(四)三角窩穴位
將三角窩由耳輪內緣至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分為前、中、后3等分,中1/3為三角窩3區(qū);再將前1/3分為上、中、下3等分,上1/3為三角窩1區(qū),中、下2/3為三角窩2區(qū);再將后1/3分為上、下 2等分,上1/2為三角窩4區(qū),下1/2為三角窩5區(qū)。
1.內生殖器
【部位】在三角窩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窩2區(qū)。
【主治】痛經、月經不調、白帶過多、功能性子宮出血、陽痿、遺精、早泄。
2.神門
【部位】在三角窩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窩4區(qū)。
3.盆腔
【部位】在三角窩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窩5區(qū)。
(五)耳屏穴位
將耳屏分成4區(qū)。耳屏外側面分為上、下2等分,上部為耳屏1區(qū),下部為耳屏2區(qū)。將耳屏內側面分為上、下2等分,上部為耳屏3區(qū),下部為耳屏4區(qū)。
1.外鼻
【部位】在耳屏外側面中部,即耳屏1區(qū)、2區(qū)之間。
【主治】鼻前庭炎、鼻炎。
2.腎上腺
【部位】在耳屏游離緣下部尖端,即耳屏2區(qū)后緣處。
【主治】低血壓、風濕性關節(jié)炎、腮腺炎、鏈霉素中毒、眩暈、哮喘、休克。
3.咽喉
【部位】在耳屏內側面上1/2處,即耳屏3區(qū)。
4.內鼻
【部位】在耳屏內側面下1/2處,即耳屏4區(qū)。
【主治】鼻炎、上頜竇炎、鼻衄。
(六)對耳屏穴位
將對耳屏分為4區(qū)。由對屏尖及對屏尖至輪屏切跡連線之中點分別向耳垂上線作兩條垂線,將對耳屏外側面及其后部分成前、中、后3區(qū),前為對耳屏1區(qū),中為對耳屏2區(qū),后為對耳屏3區(qū)。對耳屏內側面為對耳屏4區(qū)。
1.枕
【部位】在對耳屏外側面的后部,即對耳屏3區(qū)。
2.皮質下
【部位】在對耳屏內側面,即對耳屏4區(qū)。
3.緣中
【部位】在對耳屏游離緣上,對屏尖與輪屏切跡之中點處,即對耳屏2區(qū)、3區(qū)、4區(qū)交點處。
【主治】遺尿、內耳眩暈癥、尿崩癥、功能性子宮出血。
4.腦干
【部位】在輪屏切跡處,即對耳屏3區(qū)、4區(qū)之間。
(七)耳甲穴位
將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在耳輪的內緣上,設耳輪腳切跡至對耳輪下腳間中、上1/3交界處為A點;在耳甲內,由耳輪腳消失處向后作一水平線與對耳輪耳甲緣相交,設交點為D點;設耳輪腳消失處至D點連線中、后1/3交界處為B點;設外耳道口后緣上1/4與下3/4交界處為C點;從A點向B點作一條與對耳輪耳甲艇緣弧度大體相仿的曲線;從B點向C點作一條與耳輪腳下緣弧度大體相仿的曲線。
將BC線前段與耳輪腳下緣間分成3等分,前1/3為耳甲1區(qū),中1/3為耳甲2區(qū),后1/3為耳甲3區(qū)。ABC線前方,耳輪腳消失處為耳甲4區(qū)。將AB線前段與耳輪腳上緣及部分耳輪內緣間分成3等分,后1/3為耳甲5區(qū),中1/3為耳甲6區(qū),前1/3為耳甲7區(qū)。將對耳輪下腳下緣前、中1/3交界處與A點連線,該線前方的耳甲艇部為耳甲8區(qū)。將AB線前段與對耳輪下腳下緣間耳甲8區(qū)以后的部分,分為前、后2等分,前1/2為耳甲 9區(qū),后1/2為耳甲10區(qū)。在AB線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將耳甲10區(qū)后緣與BD線之間分成上、下2等分,上 1/2為耳甲11區(qū),下1/2為:耳甲12區(qū)。由輪屏切跡至B點作連線,該線后方、BD線下方的耳甲腔部為耳甲13區(qū)。以耳甲腔中央為圓心,圓心與BC線間距離的1/2為半徑作圓,該圓形區(qū)域為耳甲15區(qū)。過15區(qū)最高點及最低點分別向外耳門后壁作兩條切線,切線間為耳甲16區(qū)。15、16區(qū)周圍為耳甲14區(qū)。將外耳門的最低點與對耳屏耳甲緣中點相連,再將該線以下的耳甲腔部分為上、下2等分,上1/2為耳甲17區(qū),下 1/2為耳甲18區(qū)。
1.口
【部位】在耳輪腳下方前1/3處,即耳甲1區(qū)。
【主治】面癱、口腔炎、膽囊炎、膽石癥、戒斷綜合征、牙周炎、舌炎。
2.胃
【部位】在耳輪腳消失處,即耳甲4區(qū)。
【主治】胃痙攣、胃炎、胃潰瘍、失眠、牙痛、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前額痛。
3.大腸
【部位】在耳輪腳及部分耳輪與AB線之間的前1/3處,即耳甲7區(qū)。
4.艇角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下方前部,即耳甲8區(qū)。
【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
5.膀胱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下方中部,即耳甲9區(qū)。
【主治】膀胱炎、遺尿、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經經痛、后頭痛。
6.腎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下方后部,即耳甲10區(qū)。
【主治】腰痛、耳鳴、神經衰弱、腎盂腎炎、遺尿、哮喘、月經不調、陽痿、遺精、早泄。
7.胰膽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區(qū)。
【主治】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偏頭痛、帶狀皰疹、中耳炎、耳鳴、急性胰腺炎。
8.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區(qū)。
【主治】脅痛、眩暈、經前期緊張癥、月經不凋、更年期綜合征、高血壓、假性近視、單純性青光眼。
9.脾
【部位】在BD線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區(qū)。
【主治】腹脹、腹瀉、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宮出血、白帶過多、內耳眩暈癥。
10.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處,即耳甲15區(qū)。
【主治】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絞痛、無脈癥、神經衰弱、癔癥、口舌生瘡。,
11.肺
【部位】在心、氣管區(qū)周圍處,即耳甲14區(qū)。
【主治】咳嗽、胸悶、聲音嘶啞、皮膚瘙癢癥、蕁麻疹、便秘、戒斷綜合征。
12.三焦
【部位】在外耳門后下,肺與內分泌區(qū)之間,即耳甲17區(qū)。
【主治】便秘、腹脹、上肢外側疼痛。
13.內分泌
【部位】在屏間切跡內,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區(qū)。
【主治】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痤瘡、間日瘧、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癥。(八)耳垂穴位
耳垂分為9區(qū)。在耳垂上線至耳垂下緣最低點之間劃兩條等距離平行線,于上平行線上引兩條垂直等分線,將耳垂分為9個區(qū),上部由前到后依次為耳垂1區(qū)、2區(qū)、3區(qū);中部由前到后依次為耳垂4區(qū)、5區(qū)、6區(qū);下部南前到后依次為耳垂7區(qū)、8區(qū)、9區(qū)。
1.牙
【部位】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區(qū)。
【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壓。
2.眼
【部位】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區(qū)。
【主治】急性結膜炎、電光性眼炎、麥粒腫、假性近視。
3.面頰
【部位】在耳垂正面與內耳區(qū)之間,即耳垂5區(qū)、6區(qū)交界處。
【主治】周圍性面癱、三叉神經痛、痤瘡、扁平疣、面肌痙攣、腮腺炎。
4.扁桃體
【部位】在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7區(qū)、8區(qū)、9區(qū)。
(九)耳背穴位
將耳背分為5區(qū)。分別過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耳背對應點和輪屏切跡耳背對應點作兩條水平線,將耳背分為上、中、下3部,上部為耳背1區(qū),下部為耳背5區(qū),再將中部分為內、中、外3等分,內1/3為耳背2區(qū),中1/3為耳背3區(qū),外1/3為耳背4區(qū)。
1.耳背溝
【部位】在對耳輪溝和對耳輪上下腳溝處。
【主治】高血壓、皮膚瘙癢癥。
(十)耳根穴位(略)
要點二 臨床選穴原則及注意事項
(一)選穴原則
1.按相應部位選穴 當機體患病時,在耳郭的相應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點,它便是本病的首選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臟腑辨證選穴 根據臟腑學說的理論,按各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應進行辨證取穴。如脫發(fā)取“腎”穴,皮膚病取“肺”、“大腸”穴等。
3.按經絡辨證選穴 即根據十二經脈循行和其病候選取穴位。如坐骨神經痛取“膀胱”或“胰膽”穴,牙痛取“大腸”穴等。
4.按西醫(yī)學理論選穴 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據西醫(yī)學理論命名的,如“交感”、“‘腎上腺”、“內分泌”等。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與西醫(yī)學理論一致,故在選穴時應考慮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腎上腺”穴。
5.按臨床經驗選穴 臨床實踐發(fā)現有些耳穴具有治療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療腰腿痛。
(二)注意事項
1.嚴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郭暴露在外,表面凹凸不平,結構特殊,針刺前必須嚴格消毒,有傷面和炎癥部位禁針。針刺后如針孔發(fā)紅、腫脹,應及時涂2.5%碘酒,防止化膿性軟骨膜炎的發(fā)生。
2.對扭傷和運動障礙的患者,進針后應囑其適當活動患部,有助于提高療效。
3.有習慣性流產的孕婦應禁針。
4.患有嚴重器質性病變和伴有高度貧血者不宜針刺,對嚴重心臟病、高血壓者不宜行強刺激法。
5.耳針治療時亦應注意防止發(fā)生暈針,一旦發(fā)生應及時處理。
以上為“中醫(yī)專長考核針灸學考點:【耳針】常用耳穴的部位和主治”全部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更多信息請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