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人員出師考核考點:便秘的辨證、治法、針灸治療處方”是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中涉及到的重要考點,你復習到了嗎? 抓住重點可以為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考核**,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體的內容,詳情如下:
便秘的辨證要點
便秘多與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勞倦體虛、外邪侵襲等因素有關。病位在腸,與脾、胃、肺、肝、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有關。無論是腸腑疾患或是其他臟腑的病變影響到腸腑,使腸腑壅塞不通或腸失滋潤及糟粕內停,均可導致便秘。
主癥 大便秘結不通,排便艱澀難解。
若見大便干結,腹脹腹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者為熱秘;欲便不得,或便而不爽,腹中脹痛,胸脅痞滿,舌苔薄膩,脈弦者為氣秘;大便艱澀,腹部拘急冷痛.畏寒喜暖,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者為冷秘;雖有便意,但排出不暢,便質不干硬,臨廁努掙乏力.舌淡苔薄,脈細弱者為虛秘。
便秘的治法
理腸通便。取大腸的背俞穴、募穴及下合八為主。
便秘的處方
主穴 天樞 大腸腧 上巨虛 支溝
配穴 熱秘配合谷、曲池;氣秘配太沖、中脘;冷秘配神闕、關元;虛秘配足三里、脾俞、氣海,兼陰傷津虧者加照海、太溪。
方義 近取大腸募穴天樞與大腸俞同用為俞募配穴,遠取大腸下合穴上巨虛“合治內腑”,三穴同用通調大腸腑氣,理腸通便;支溝宣通三焦,行氣導滯,為通便之經驗效穴。
便秘的治療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毫針實瀉虛補。冷秘、虛秘宜配合灸法。
2.其他治療
(1)耳針法 取大腸、直腸、三焦、腹、交感、皮質下。毫針針刺,或埋針法、壓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天樞、大腸俞、上巨虛、足三里。用維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穴0.5~1.0ml
以上內容“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人員出師考核考點:便秘的辨證、治法、針灸治療處方”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搜集整理,有一分勞動就有一份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預祝廣大考生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