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在云南傣族人民的心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嚼檳榔,并用它招待客人。宋代《嶺外代答》一書中有云:“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時珍《本草綱目》言其:“賓(檳)與郎(榔)皆貴賓之稱也。”殊不知,檳榔不好吃,還有著一定的藥用價值。在傣家山寨,至今還流傳著迷人的檳榔故事。
檳榔還有一個古老有趣的傳說。傣家有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名叫蘭香,她能歌善舞,勤勞賢惠,寨里的小伙子都格外喜歡她,但姑娘偏偏愛上了“象腳鼓”跳得最好的巖峰。倆人相親相愛,就像蝴蝶離不開花朵。
可是,在這甜蜜的日子里,意外的事情發(fā)生了,蘭香姑娘的肚皮一天天鼓了起來。于是,風自風語彌漫了整個山寨,心上人也離開了她。蘭香的阿爹又氣又難過,摘來一串檳榔讓蘭香咽下,讓她死了清靜。蘭香有口難言,一狠心將檳榔嚼碎,吞進肚里。人們都面面相覷地等待著蘭香死辰的到來,只見蘭香師苦地捂著肚子,爬到了樹林里??墒?,不到一刻鐘工夫,蘭香卻奇跡般地從樹林里走了出來,肚子也消了下去。原來她吐出了一條長蛇一般的蟲子,根本沒有懷孕。人們都知道錯怪了蘭香,也明白檳榔原來還是一味驅蟲良藥。
檳榔,又名大腹子,海南子,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植物檳榔的成熟種子,商品藥材以果大體重、堅實、不破裂者為佳。中醫(yī)應用檳榔治病,不但歷史悠久,而且經(jīng)驗豐富,中醫(yī)認為,檳榔性味辛、甘、溫,入胃、大腸經(jīng),有殺蟲消積,行氣導滯,利濕消腫之功,適用于水腫腳氣,腸道寄生蟲病等。從中醫(yī)臨床實踐來看,檳榔的主要功效是殺蟲、消積、下氣,治療蟲積腹痛,食積停滯,胱腹脹滿,瀉痢后重等。藥理研究表明,檳榔含有多種生物堿,其驅蟲的有效成分是檳榔堿,易溶于水,能使絳蟲體產(chǎn)生弛緩性麻痹癱瘓而被排出體外。對豬肉絳蟲有較強的麻痹作用,對牛肉絳蟲的作用較差,對有鉤絳蟲、無鉤絳蟲及短小絳蟲也有較強的麻痹作用。據(jù)報道:用檳榔治療豬肉絳蟲病,治療效率多在90%以上;治療姜片蟲病,治療有效率在47.2%~90%之間,一般用藥1~3小時后即可見蟲體排出,對蟯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療效稍遜,但也在50%以上。一般用藥24小時后可見蟲體排出。
盡管檳榔療效確實,但仍屬于耗傷正氣,如《本草蒙筌》言“檳榔,久服則損真氣,多食則瀉至高之氣”,故臨床應用時配以大米同用煮粥服食,一則資助藥力,二則扶助正氣,三則制約檳榔峻猛之性。檳榔屬耗氣之品,不宜久服;素體虧虛,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若用于驅蟲,檳榔用量可至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