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大柴胡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小柴胡湯的鑒別應用,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專門整理如下,請各位初級中藥師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傷寒論》。
組成:柴胡半斤,黃芩、芍藥各三兩,半夏(洗)半斤,生姜五兩,枳實(炙)四枚,大黃二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溫服200毫升,日三服。
功能主治:具有和解少陽,內瀉熱結之功效。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痞硬或滿痛,大便秘結,或協(xié)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有力者。現(xiàn)用本方加減治療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癥等見有上述證候者。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組成。方中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去人參、甘草,恐其甘緩留邪;加大黃、枳實,以泄陽明熱結;加芍藥配柴胡、枳實兼和肝膽胃腸。諸藥合用,既可和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又可通泄陽明熱結。
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少陽;枳實、大黃內瀉熱結,芍藥助柴胡、黃芩清肝膽之熱,合枳實、大黃治腹中實痛;半夏和胃降濁以止嘔逆,生姜、大棗既助半夏和胃止嘔,又能調營衛(wèi)而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內瀉結熱之功。
【鑒別應用】
大柴胡湯由小柴胡湯支渠人參、甘草,重用生姜,合小承氣湯去厚樸加芍藥衍化而成。去參、草之甘溫恐壅補戀邪而助實熱,重用生姜之辛溫,和胃降逆以治嘔不止;去厚樸不欲其行氣寬腸以消脹;加芍藥旨在和營緩急以止痛。方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小承氣湯內瀉熱結,合則和解攻里,膽胃同治。其中柴胡伍枳實疏利少陽、通降腑氣,以調暢膽胃之氣;大黃、黃芩蕩滌瘀熱,清瀉膽胃,以通下腑實熱結;重用生姜伍半夏運脾燥濕、和胃止嘔;更以芍藥伍大棗和血柔肝、緩急止痛。姜、夏伍大黃、黃芩辛開苦降以調暢氣機,寒溫并用以清熱祛濕,姜、棗調和營衛(wèi),和中調藥。諸藥合用,清疏通降并舉,氣血津液并行,濕熱瘀結并除,其收和解攻里、瀉熱利膽之功。本方重在清泄膽腑實熱,用治少陽陽明并病,膽胃腑實熱結之證。此乃少陽證不解,邪傳陽明,致使樞機不利、膽胃熱熾,氣血津液壅滯與濕熱搏結、化燥成實所致。熱鋸少陽、樞機不利,故見往來寒熱、胸脅脹滿、脈弦;濕熱瘀結、膽胃腑實、故見心下痞硬、急痛拒按、便秘或熱利,辭去暗紅、苔黃厚垢膩、脈實有力;膽胃熱結、腑氣不降則嘔吐不止、郁郁微煩。此皆膽胃腑實熱結之象,病變重心在膽腑實熱,故以本方和解攻里、瀉熱利膽為治。
更多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歡迎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我們提供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復習資料、備考技巧、政策動態(tài)及模擬試卷,助力你的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