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寒的含義是初級中藥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內寒的含義
寒從中生,又名“內寒”?“內寒”,是機體陽氣虛衰,溫煦氣化功能減退,虛寒內生,或陰邪彌漫的病理變化。
內寒多因陽氣虧虛,陰寒內盛,機體失于溫煦而成。內寒多責之于心,脾、腎,且與脾腎關系密切。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陽能達于肌肉四肢;腎陽為人身陽氣之限,能溫煦全身臟腑組織。故脾腎陽氣虛衰,則溫煦失職,最易表現虛寒之象,而尤以腎陽虛衰為關鍵。
陽虛陰盛之寒從中生,與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所引起的寒的病變,即“內寒”與“外寒”之間不僅有所區(qū)別,而且還有聯(lián)系。其區(qū)別是,“內寒”的特點主要是虛而有寒,以虛為主: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外寒”的特點則主要是以寒為主,且多與風邪、濕邪等相兼為病,或可因寒邪傷陽而兼虛象,但仍以寒為主。兩者之間的主要聯(lián)系是:寒邪侵犯人體,必然會損傷機體陽氣,而最終導致陽虛;而陽氣素虛之體,則又因抗御外邪能力低下,易感寒邪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