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時間待定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出處】《綱目》
【拼音名】Lǔ Gǔ Zǐ
【別名】露兜子(《嶺外代答》),竻波羅(《嶺南采藥錄》),假菠蘿(《生草藥手冊》),山波羅(《嶺南草藥志》),野菠蘿(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露兜樹科植物露兜樹的核果。秋季采摘成熟果實,將小核呆分開,曬干。
【原形態(tài)】露兜樹,又名:路兜勒(《生草藥性備要》),龍般竻、朗古(《本草求原》),竻角、蘆劍、榮蘭(《嶺南采藥錄》),林投、林茶、綠股、竻魯、山蓈古。
灌木或小喬木,直立,分枝多,具氣生支柱根。葉聚集于枝頂,革質(zhì),線狀披針形,長可達1.5米,寬3——5厘米,先端長尾狀漸尖,葉緣和葉背中肋有銳刺,刺端向前。雌雄異株;花白色,密集呈肉穗狀花序,頂生;花無花被;雄花序稍側垂,具濃郁香味,長約50厘米,佛焰苞片披針形,雄蕊多數(shù),成點狀簇生,花絲部分合生,很長,花藥線形,頂端有芒;雌花心皮集生成群,子房2室,有胚珠1,近基生。聚合果橢圓形或球狀橢圓形,長可達20厘米,由50——70或更多的核果組合而成。核果長4——6厘米,成熟時黃紅色,倒圓錐形稍有棱角。種子小,有肉質(zhì)胚乳和微小的胚。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邊地區(qū)。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產(chǎn)廣東,廣西。
【性狀】果實呈橢圓形或球狀橢圓形,長達20厘米,外表黃紅色,由50——70多個纖維狀肉質(zhì)核果組成。核果倒圓錐形,稍有棱角,長4——6厘米;頂端鈍圓,有花柱殘跡;外果皮灰棕色,光滑,但多破碎或不存在;中果皮幾乎全由木質(zhì)纖維構成,質(zhì)堅韌,黃白色或灰棕色;內(nèi)果皮堅硬,木質(zhì),有4——10室,果室狹長,內(nèi)面棕色,有扁而狹長之種子1粒。氣微,味淡。
【性味】《綱目拾遺》:味甘。
【功能主治】
①《綱目拾遺》:補脾胃,固元氣,制伏亢陽,扶持衰土,壯精神,益血,寬痞,消痰,解酒毒,止酒后發(fā)渴,利頭目,開心益志。
②《陸川本草》:治疝氣,小便不利,糖尿病。
③《生草藥手冊》:煎水洗,愈汗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浸酒或蜜浸。
【附方】
①治痢疾:霹兜竻果實二至四兩。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目生翳障,漸漸昏暗,視物不明:櫓罟子浸白蜜內(nèi),每日連蜜啖一枚,一月可退。(《綱目拾遺》)
③解暑:竻波羅(路兜竻中心與波蘿相似者),煎服。(《嶺南采藥錄》)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