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熱待查的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多樣,臨床醫(yī)師如能把握三點:①詳細的病史詢問;②細致的體格檢查;③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大多數的發(fā)熱病因可以查明。
根據獲得的診斷線索(PDC):首先,按以下思路順序進行病因診斷與鑒別診斷則可顯著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即先考慮常見疾病的常見臨床表現;其次,考慮常見疾病的少見臨床表現;再次,考慮少見疾病的臨床常見表現;最后,慎重鑒別少見疾病的臨床少見表現。
診療流程包括四個步驟
① 判斷是否屬于經典型發(fā)熱待查;②第一階段初篩;③第二階段特異性檢查;④治療(包括對癥治療及診斷性治療)。
判斷是否屬于經典型發(fā)熱待查
1.發(fā)熱病程持續(xù)超過3周。一大部分急性發(fā)熱原因不明,缺乏診斷及定位定性線索的患者為病毒感染,這些患者一般情況良好,實驗室檢查缺乏特異性陽性結果,此時盲目擴大檢查范圍亦無法提高診斷效率。常見的病毒感染3周內有自愈傾向,故發(fā)熱待查的病程時間定義為超過3周。
2.體溫口腔測體溫至少3次>38.3℃或至少3次體溫1d內波動>1.2℃。病程超過3周,口腔測體溫>華氏101°F(相當于38.3℃)為發(fā)熱待查,不超過101°F為低熱待查。低熱待查與發(fā)熱待查病因不同,部分年輕女性低熱待查患者,病程可長達數年,一般情況良好,多次檢查未發(fā)現陽性結果,可能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3.既往疾病史無免疫缺陷相關疾病史,無免疫抑制藥物應用史。免疫缺陷人群的發(fā)熱病因與經典型發(fā)熱待查有明顯不同,需警惕與免疫功能缺陷相關的機會性感染及腫瘤。
4.檢查經過至少1周在門診或住院的系統全面的檢查仍不能確診。系統全面的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糞常規(guī)+隱血、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培養(yǎng)(3次不同部位不同時間抽?。?、胸部X 線片和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仍未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