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編輯推薦
“肛漏的掛線療法和切開療法的適應證、禁忌證及治療原理”很多人都想知道,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如下:
肛漏的掛線療法和切開療法的適應證、禁忌證及治療原理
肛漏的治療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目前常用的手術療法有掛線療法、切開療法、切開與掛線相結合等三種,分述如下。
1.切開療法
適應證:低位單純性肛漏和低位復雜性肛瘺,對高位肛瘺切開時,必須配合掛線療法,以免造成肛門失禁。
禁忌證:肛門周圍有皮膚病患者;漏管仍有釀膿現象存在者;有嚴重的肺結核病、梅毒等,或極度虛弱者;有癌變者。
治療原理:該法是將漏管全部切開,必要時可將漏管周圍的瘢痕組織作適當修剪,使之引流通暢,創(chuàng)口逐漸愈合。手術成敗的關鍵,在于正確地找到內口,并將內口切開或切
除,否則創(chuàng)口就不能愈合,即使暫時愈合,日久又會復發(fā)。
2.掛線療法 本療法具有操作簡便、引流通暢、瘢痕小,對肛門功能無影響等優(yōu)點。
適應證:適用于距離肛門4cm以內,有內外口的低位肛漏;亦作為復雜性肛漏切開療法或切除療法的輔助方法。
禁忌證:同切開法。
治療原理:在于利用結扎線的機械作用,以其緊縛所產生的壓力或收縮力,緩慢勒開管道,給斷端以生長和周圍組織產生炎癥黏連的機會,從而防止了肛管直腸環(huán)突然斷裂回縮而引起的肛門失禁。目前多以橡皮筋代替絲線,可縮短療程,減輕術后疼痛。
關于“肛漏的掛線療法和切開療法的適應證、禁忌證及治療原理”由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更多醫(yī)學內容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