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痛經的情況,那么,有沒有什么可以有效緩解痛經的食譜呢,下面鄉(xiāng)村醫(yī)生朋友們?yōu)槟獯鹑缦拢?
痛經是以行經前后或經期小腹疼痛,并隨著月經周期發(fā)作為特征的一種病證,亦稱經行腹痛。包括西醫(yī)學中的子宮發(fā)育不良、子宮頸管狹窄、膜樣痛經、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所引起的痛經。
本病由于氣滯血癖、寒濕凝滯及氣血虛弱,經血受阻或胞脈失養(yǎng)所致。主要有氣滯血淤證、寒濕凝滯證及氣血虛弱證。
本病輕者,可單用食療;重者,需配合藥物治療。
一般飲食:
(1)宜溫熱性食物,以利氣血運行。
(2)不宜生冷及寒性食物,以免阻滯氣血運行,加重病清。
(3)不宜酸性食物及調味品,以免斂滯血行。
辨證施食:
(一)氣滯血瘀證
主要表現: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行量少,淋漓不暢,血紫暗或有血塊,也塊排出后痛減,胸脅乳房作脹,舌紫暗或有淤點,脈象沉弦。
食療原則:理氣活血,逐淤止痛。
食療食物:桃仁、山植、月季花、玫瑰花、莙達萊、紅花、陳皮、砂仁、佛手等。
食療食譜:
(1)桃仁粥。桃仁(去皮、尖),加清水研磨取汁,粳米,煮粥。用于淤血痛經。
(2)玫瑰膏。攻瑰花,紅糖制膏。用于經前及經期小腹脹痛,經前乳房脹痛。
飲食宜忌:
(1)宜辛味調味品,以行氣活血。
(2)不宜酸濕類食物,以免收斂滯氣。
(二)寒濕凝等證
主要表現: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經血少,色深有塊,畏寒肢冷,舌苔白膩,脈象沉緊。
食療原則:散寒祛濕,溫經止痛。
食療食物:干姜、肉桂、小茴香、陳皮、蓽撥、韭萊、紅糖等。
食療食譜:
(1)茴香粥。小茴香研末,粳米,煮粥。用于婦女寒滯痛經。
(2)荔枝生姜紅糖湯。荔枝,生姜,紅糖,煮湯。用于寒滯痛經,小腹冷痛。
飲食宜忌:同痛經一般飲食。
(三)氣血虛弱證
主要表現:經期或經凈后小腹隱痛,按之痛減,經血色淡質稀,面色蒼白,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脈象虛細。
食療原則:益氣養(yǎng)血。
食療食物:人參、大棗、蜂蜜、烏骨雞、阿膠、羊肉、牛肉、鱔魚等。
食療食譜:
(1)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生姜,羊肉,調味煮湯。用于虛寒痛經。
(2)人參燉烏雞。人參,烏骨鴉,調味燉湯。用于虛弱痛經,小腹隱痛。
飲食宜忌:
(1)宜溫補飲食,以利補氣養(yǎng)血。
(2)不宜苦寒類食物,以免克伐正氣。
單方驗方:
(1)葵于山楂湯。向日葵子,山楂,紅糖,煮湯。用于婦女痛經。
(2)黑豆蛋酒揚。黑大豆,雞蛋,米酒煮湯。用于虛弱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