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七情與五臟的關系這是鄉(xiāng)村全科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中可能會用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
1、怒則氣上、怒傷肝
大怒常常致使肝氣上逆,甚則血隨氣逆。臨床主要表現為:頭脹痛,面紅固赤,急躁易怒;血隨氣逆則嘔血,甚則昏厥卒倒;若肝氣橫逆犯脾,可兼見腹痛、腹瀉等癥。
2、喜則氣緩、喜傷心
過度喜樂,會使心氣渙散或心神憚散。輕者可見心悸失眠、少氣無力、精神不集中等;重者神志失常、狂亂,或見心氣暴脫而大汗淋漓、氣息微弱、脈微欲絕等。
3、思則氣結、思傷脾
過度思慮,導致心脾氣機郁滯,運化失職。臨床可見心悸、失眠、多夢、精神萎靡及倦怠乏力、食少、腹脹、便溏等癥狀。
4、恐則氣下、恐傷腎
指過度恐懼,致使腎氣失固,氣陷于下。臨床可見大小便失禁,遺精、滑精、骨痿等癥狀。
5、悲(憂)則氣消、悲傷肺
指過度悲憂,導致肺氣耗傷或宣降失常。臨床常見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氣短胸悶、乏力懶言等癥。
6、驚則氣亂
指猝然受驚,導致心神不定,氣機逆亂。臨床可見驚悸不安,慌亂失措,甚則神志錯亂等癥狀。
而且數情交織,易傷心肝脾:由于心肝脾三臟在人體生理和情志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故情志內傷,最易損傷心肝脾三臟。
還有就是七情太過易損傷潛病之臟腑:潛病,是指已經存在但無明顯臨床表現的病證。潛病之臟腑是指潛病所在的臟腑。潛病之臟腑因其正氣已虛,即是情志易傷之所,故七情內傷易于損傷潛病之臟腑。例如曾患胸痹、飧泄、頭痛等病證的患者,若遭遇情志刺激,最易導致潛病發(fā)作或反復發(f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