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下劑是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考試可能會涉及的內容,為了幫助考生更好的復習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考試中醫(yī)知識,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以下內容,請參考:
溫下劑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溫通的作用或攻冷、或止痛。今天的溫下劑知識點解析主要是幫助大家記憶溫脾湯和大黃附子湯。
首先是對于溫脾湯的理解,《湯頭歌訣詳解》中說:“溫脾湯是四逆湯(姜、附、草)加人參、當歸、大黃、芒硝四藥所組成。四逆湯功能溫脾祛寒,加大黃、芒硝,是取其瀉下除積,加人參、當歸,是取其益氣養(yǎng)血。由于四逆性屬溫熱,可以改變硝、黃苦寒之性,所以本方功專驅逐寒積,屬于溫下的范疇。假使熱實里結,津傷便秘,當用寒下劑,而決非此方所宜。”
故本方具有攻下冷積,溫補脾陽之功效。主治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本方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屬中陽虛寒,冷積內阻者。
此證多由脾陽不足,陰寒內盛,寒積中阻所致。治療方法以攻下冷積,溫補脾陽為主。寒實冷積阻于腸間,腑氣不通,故便秘腹痛、繞臍不止;脾陽不足,四末失于溫煦,則手足不溫;脈沉弦而遲,是陰盛里實之征。本方證雖屬寒積便秘,但脾陽不足是為致病之本,若純用攻下,必更傷中陽;單用溫補,則寒積難去,惟攻逐寒積與溫補脾陽并用,方為兩全之策。方中附子配大黃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熱溫壯脾陽,解散寒凝,配大黃瀉下已成之冷積。芒硝潤腸軟堅,助大黃瀉下攻積;干姜溫中助陽,助附子溫中散寒,均為臣藥。人參、當歸益氣養(yǎng)血,使下不傷正為佐。甘草既助人參益氣,又可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協(xié)力,使寒邪去,積滯行,脾陽復。
《金匱要略今釋》:“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丹波元堅:“按此條證,固屬寒實,故大黃附卞,相合成劑,性味融和,自為溫利之用。如附子瀉心湯,則其證表寒里熱,故別煮附子,而功則各奏。故同是附子大黃并用,而立方之趣,回乎不均。徐氏說未確切。蓋溫利之劑,實以桂枝加大黃湯及此湯為祖。而溫脾等諸湯,皆莫不胚胎于此二方矣。”
本方所治,是里寒結滯之證,治當溫陽散寒,瀉下積滯,使陽氣通暢。方中用辛熱之附子,溫陽散寒;細辛走竄發(fā)散,除寒散結;大黃得附子、細辛之辛溫,寒性得到抑制,專行蕩滌腸胃,瀉除寒積之滯。大便得解,腑氣通暢,則寒積去,陽氣行,諸證自可消除。
以上“溫下劑-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考試資料(中醫(yī)知識)”的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