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本草乘雅半偈》,明·盧之頤撰。成書于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 此書選《神農本草經》藥物222種,后世收載藥物143種,合為365種,每藥考證藥性,記錄形態(tài),參以診治之法。其體例為各藥之前,注出本經某品,次行列藥名,氣味良毒,功效主治。注文低一格首列“核曰”,下述別名、釋名、產地、形態(tài)、采收、貯存、炮炙、畏惡等內容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次列“參曰”一項為作者對該藥功效、形態(tài)等有關內容的發(fā)揮。
盧之頤,明清間醫(yī)學家。字子繇、繇生、子縈,號晉公、蘆中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系名醫(yī)盧復之子。之頤幼承家學。青年時已善于處方用藥。初,其父囑著《金匱要略摸象》,因不夠成熟而焚之,并云十年后再著書。其治病辨證認真入微,每善療奇疴,有時效如桴鼓,諸前輩亦皆嘆服。當時因仕途坎坷,遂潛心研究醫(yī)理,并專心著述。盧氏深研《周易》,并以之與醫(yī)理互參。著作甚豐,尚有《學古診則》四卷、《仲景傷寒論疏鈔金鎞》、《摩索金匱》、《遐引曲譬》。尚有《痎瘧論疏》,對《內經》之瘧論亦頗有發(fā)明。后因積勞而致雙目先后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