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古籍 > 正文

《仁術便覽》中風

2015-02-12 09:38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仁術便覽》中風:

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或挾火與濕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當以治痰為先,次養(yǎng)血行血,又須分氣虛血虛。脈遲數者可治,大數而極者難治。中腑者面顯五色,有表證而脈浮,惡風惡寒,拘急不仁,其病多易治。中臟者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耳聾而眼瞀,大小便秘結,或口開手撒,眼合遺尿,吐沫直視,喉如鼾睡,肉脫筋痛,發(fā)直,搖頭上竄,面赤如裝,或頭面青黑,汗綴如珠,其病深,多不治。中腑者宜汗,中臟者宜下。汗下不宜太過,汗多則亡陽,下多則亡陰。治風之法,初得即當順氣,日久則當活血,此萬古不易之論。又云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屬死血少血,在右屬氣虛有痰。左用四物湯兼二陳,加桃仁、紅花、竹瀝、姜汁;在右用四君子湯兼二陳,亦入竹瀝,姜汁,俱當隨證施治,不可執(zhí)一。若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膈,惟肢體不遂、語言謇澀,宜大秦艽湯養(yǎng)之,當順時令、調陰陽、安臟腑、和榮衛(wèi),未有不愈者也。又有年高氣弱,以將息失宜,或七情相干,而卒似風狀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為病也。若以風藥治,反害非輕。此劉守貞、許學士之高論也,不可不察。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