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楓香樹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葉。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摘,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楓香樹落葉喬木,高20-40m.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葉互生;葉柄長3-7cm;托葉線形,早落;葉片心形,常3裂,幼時及萌發(fā)枝上的葉多為掌狀5裂,長6-12cm,寬8-15cm,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齒尖有腺狀突?;▎涡?,雌雄同株,無花被;雄花淡黃綠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總狀,生于枝頂;雄蕊多數(shù),花絲不等長;雌花排成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萼齒5,鉆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頭彎曲。頭狀果序圓球形,直徑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兩瓣裂開,每瓣2淺裂。種子多數(shù),細小,扁平?;ㄆ?-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秦嶺及淮河以南各地。
【性狀】性狀鑒別葉多破碎,完整葉片闊卵形,常狀3裂,長5-12cm,寬7-17cm;中央裂片較長且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灰綠色,正同淺棕色,常狀脈3-5條,在葉下面明顯突起;葉柄長7-11cm,基部鞘狀。質脆,易破碎,揉之有清香氣,味辛、微苦澀。
【藥理作用】醇提物制成的止血粉,對犬股動脈出血,肝與脾創(chuàng)面出血,斷肢傷面出血等,皆有一定止血之效,但吸收不夠理想,且藥物受潮后止血效果顯著降低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性味】辛;苦;平
【歸經(jīng)】脾;腎;肝經(jīng)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解毒;止血。主胃脘疼痛;傷署腹痛;痢疾;泄瀉;癰腫瘡瘍;濕疹;葉血;咳血;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搗爛敷。
【各家論述】1.《本草綱目》:治癰疽已成,擂酒飲,以滓貼之。
2.《嶺南采藥錄》:取葉,連細枝煎水洗浴,治產(chǎn)后風、風癱、風腫等癥。
3.《廣西中藥志》:幼葉治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