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葉: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別名】鸚哥葉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1.刺桐大喬木,高可達(dá)20m.樹皮灰棕色,枝淡黃色至土黃色,密被灰色絨毛,具黑色圓錐狀刺,二三年后即脫落。葉互生或簇生于技項(xiàng);托葉2,線形,長l-1.3cm,早落;3出復(fù)葉;小葉闊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10-15cm,頂端小葉寬大于長,先端漸尖而鈍,基部近截形或闊菱形,兩面葉脈均有稀疏毛茸??偁罨ㄐ蜷L約15cm,被絨毛;總花梗長7-10cm;花萼佛焰苞狀,長2-3cm,萼口斜裂,由背開裂至基部;花冠碟形,大紅色,旗瓣長5-6cm,翼瓣與龍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藍(lán)10,二體,花絲淡紫色,長3-3.5cm,花藥黃色;花柱1,淡綠色,柱頭不分裂,密被紫色軟毛。莢果串珠狀,微彎曲。種子l-8顆,球形,暗紅色?;ㄆ?月。
2.喬木刺桐喬木,高7-8m.樹皮有刺。三出復(fù)葉,小葉腎狀扁圓形,長10-20m,寬8-19m,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兩面無毛;小葉柄粗壯??偁罨ㄐ蛞干芗诳偦üI喜?;花序軸及花梗無毛;花萼2唇形,無毛;花冠紅色,長達(dá)4cm,翼瓣短,長僅為旗瓣的1/4,龍骨瓣菱形,較翼瓣長,均無爪;雄蕊10,5長5短;子房具柄,有黃色毛。莢果梭狀,稍彎,兩端尖,頂端具喙,基部具柄,長約10cm,寬約1.2c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野生或栽培為行道樹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2.生于山溝或草坡上。
資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平
【歸經(jīng)】胃;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消積驅(qū)蛔。主小兒疳積;蛔蟲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2-3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