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官方報名時間>> | 有問必答>> | 資料0元領(lǐng)>> |
赤地榆: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別名】紅地榆、隔山消、萬兩金、雀食地榆、萬欖筋、紅寒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紫地榆和五角葉老鸛草的根。
采收和儲藏:秋末挖根,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1.紫地榆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莖木質(zhì)化,具數(shù)條粗壯的根。莖直立,下部有規(guī)則的2-3次二叉分枝?;~的葉柄長達16.5cm;莖生葉對生,葉柄較短:托葉披針形:葉片五角形,直徑2-7cm,3-5掌狀深裂,裂片菱形,先端具小尖頭,邊緣具深淺不同的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綠白色,葉脈在上面下陷,在下面凸出。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長4.5-14cm,花柄密被短毛和長腺毛,果時直立;萼片卵狀披針形,先端具紫色的長尖頭,邊緣膜質(zhì),有3-5脈,沿脈被伸展的長硬毛和長腺毛;花瓣紅紫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全緣,基部具長柔毛;花絲鉆形,無毛或基部被毛,花藥淡黃色,長圓形;雌蕊與子房近等長,密被向上的白色絹毛,柱頭無毛。果長達3cm,被細短毛?;?、果期盡-8月。
2.五角葉老鸛草多年生草本,高15-60cm.根數(shù)條,圓柱形。根莖木質(zhì),直立,長達7cm,粗達1cm或更粗,具數(shù)枚殘枯的基生托葉。莖直立,通常較細,具分枝,被伸展的腺毛和緊貼向下的絨毛,下部者較稀疏且無腺毛?;~數(shù)枚,葉柄長達25cm,被向下緊貼的絨毛,頂部較密;具2枚托葉,托葉膜質(zhì),干時暗棕色,披針形,長l-2.5cm,外面被毛;葉片輪廓五角形,長3.5-4cm,寬5-7cm,5深裂幾達基部,裂片輪廓菱形,下部全緣,上部羽狀淺裂或缺刻,兩面疏被伏毛;莖生葉數(shù)枚,對生;下部葉具長柄,向上柄漸短,葉片較小。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有2花;花序梗長達11cm,被伸展或倒向柔毛,有時也有腺毛;苞片線狀鉆形,長0.4-1.2cm,被極短毛和散生長毛;花梗長1.5-3cm,被短毛和伸展的長腺毛,果時反折;萼片狹卵形或披針形,長0.7-1.2cm,先端具長尖頭,外面被緊貼向上的短毛和伸展的長腺毛,3脈;花瓣紫色,基部深紫色,長圓狀卵形,先端微2裂,基部有白色長柔毛,在開花期反折;花絲線狀鉆形,長0.8-1cm,紫紅色,下部疏被毛,花藥黑紫色;雌蕊長約8mm,被緊貼向上的短毛。果未見?;ㄆ?-9月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2600-3800m的向陽山坡、草叢或灌叢中。
2.生于海拔1500-3000m的林間草地、林緣、灌叢或草坡。
資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云南。
【性狀】性狀鑒別紫地榆根呈圓錐形,長5-15cm,直徑1-1.5cm,略彎曲或有分枝。表面紫褐色或暗褐色,有須根痕。質(zhì)堅實,易折斷,斷面不平整,粉質(zhì),黃棕色,皮部與木部易分離。氣無,味苦澀。
【性味】苦;澀;微寒。
【歸經(jīng)】肝;脾;胃;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主泄瀉;痢疾;消化不良;脘腹;鼻衄;便血;有經(jīng)過多;產(chǎn)后出血不止;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1.《滇南本草》:止面寒、背寒、肚腹痛,日久大腸下血,七天后赤白痢癥。
2.《云南中草藥》:消食健胃,止痢止血,治痢疾,腹瀉,內(nèi)出血,月經(jīng)過多,胃痛。
3.《云南中草藥選》:收斂止血,活血,止痛,健胃止瀉。治腸炎,痢疾,慢性胃炎,腹瀉,消化不良,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流血不止,鼻衄,跌打勞傷。
【摘錄】《中華本草》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