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鈕菜: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拼音名】Gǔ Niǔ Cài
【英文名】all-grass of Shiningfruit Night-shade
【別名】七??邸⑽宓厍?、烏疔草、耳墜仔、衣鈕扣、公炮草、五宅茄、烏點(diǎn)規(guī)、點(diǎn)規(guī)草、扣子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少花龍葵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photeinocarpum Nakamura et Odashima [S. nigrum L. var .parciflorum Liou]采收和儲藏:春、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約1m.莖無毛或近于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纖細(xì),長1-2cm;具疏柔毛;葉片薄,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8cm,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而成翅,邊緣微波狀或具不規(guī)則波狀粗齒,兩面均具疏柔毛?;ㄖ鬣嚱鼈阈?,腋外生,纖細(xì),著生花1-6朵;總花梗長1-2cm;花梗長5-8mm,花??;直徑約7mm;萼綠色,5裂,裂片卵形,具緣毛;花冠白色,筒部陷于萼內(nèi),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雄蕊5,著生于花冠喉上,花絲極短,花藥粘合成一圓錐體,頂裂;子房2室,胚球多數(shù)。漿果球狀,直徑約5mm,幼時(shí)綠色,成熟后黑色;種子近卵形,兩側(cè)壓扁,真微1-1.5cm.幾全年開花結(jié)果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喜生長于溪邊、密林陰濕處或林邊荒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南方各地。
【性味】味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主高血壓;痢疾;熱淋;目赤;咽喉腫痛;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衍;或絞汁涂。
【各家論述】1.《廣州植物志》:清涼散熱,可治輕微的喉痛。
2.《南寧市藥物志》:治眼紅腫痛及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