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fèi)試聽
- 免費(fèi)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官方報名時間>> | 有問必答>> | 資料0元領(lǐng)>> |
鳳冠草: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Fènɡ Guà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word Brake
【別名】鳳凰草、鳳尾草、三叉草、小鳳尾、翠云草、山鳳尾、井邊茜、鳳尾蕨、鳳凰尾、雞腳草、半邊草、白蕨、黑邊草、三叉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劍葉鳳尾蕨的根莖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根莖,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5-60m.根莖短細(xì),斜升或匍匐,有條狀披針形鱗片,赤褐色。葉簇生,葉柄禾稈色,上面光滑,有四棱;生孢子囊的葉片矩圓狀卵形,長10-25cm,寬5-15cm,2回羽狀分裂,有羽片3-5對,下部的羽片有柄,向上無柄,有側(cè)生小羽片1-3對,或有時僅為2叉,頂生小羽片特長,和其下的一對合生,小羽片披針形,除不生孢子囊的頂部有細(xì)鋸齒外均全緣;不生孢子囊的葉較小,小羽片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有尖鋸齒。孢子囊群線形,連續(xù)排列于孢子葉邊緣,但小羽片的頂部及基部無孢子囊分布。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溪邊、草地或灌木林下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資源分布:分布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jī)酸。
【藥理作用】煎劑在10-20%濃度時能抑制弗氏及宋內(nèi)氏痢疾桿菌,但不能殺菌。葉部的抑菌作用較根莖及葉柄為強(qiáng)。全草的效果亦不及葉,有效成分可能主要在葉部。
【性味】苦;微澀;微寒;有小毒
【歸經(jīng)】肝;大腸;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主痢疾;泄瀉;瘧疾;黃疸;淋??;白帶;咽喉腫痛;痄腮;癰疽;瘰疬;崩漏;痔瘡出血;外傷出血;跌打腫痛;疥瘡;濕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12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折傷,或洗疳、疥瘡,亦治痢疾,又退黃氣。
2.《嶺南采藥錄》:專解腹中邪熱諸毒,殺蟲。治鼻衄,諸下血,血崩,血痢,便毒腫痛。其子內(nèi)服,治心氣痛。
3.《廣州植物志》:治瘧疾及淋病。
4.《廣東中草藥》:清熱消滯,涼血解毒。治細(xì)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扁桃體炎,咽喉炎,腮腺炎,夏天感冒發(fā)熱,泌尿系感染,癤腫,皮膚濕疹。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天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