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大葉雞菊花:
【拼音名】Dà Yè Jī Jú Huā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大葉斑鳩菊的根皮或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nonia uolkameriifolia (Wall.)DC.采收和儲藏:全拉均可采收,剝?nèi)「?,洗凈,曬干。莖、葉隨時可采,鮮用。
【原形態(tài)】大葉斑鳩菊 灌木或小喬木,高5-8m.枝粗壯,圓柱形,被淡黃褐色絨毛。葉互生;葉柄短寬,長10-18mm,基部常擴大而成鞘狀,密被絨毛;葉大,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5-40cm,寬4-15cm,先端急尖或鈍尖,基部漸窄成寬楔形,邊緣深波狀或具疏粗齒,稀近全緣,側脈12-17對,細脈網(wǎng)狀,葉脈在下面突起,上面無毛或僅中脈被疏柔毛,下面沿脈被柔毛,具腺點。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枝端排成長達20cm以上無葉的大復圓錐花序,下部分枝的圓錐花序長8-10cm,花序軸被黃絨色密絨毛,無?;蛴卸坦#豢偘姞?,直徑5-8mm;總苞片約5層,覆瓦狀,淡褐色或上端紫色,卵狀披針形,外層短鈍,內(nèi)層稍尖,外面有密柔毛和睫毛;花托平,具窩孔;花淡紅色或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7-8mm,管部短,檐部狹鐘形,無毛。瘦果圓柱形,長約4mm,具8-10縱肋,肋間具腺或多少被微毛;冠毛白色,外層短,內(nèi)層糙毛狀,長8-9mm.花期10月至翌年4月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1600m的山谷灌叢或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西藏。
【化學成份】從木質莖部分分得α-香樹脂酸乙酸酯(α-amvrin acet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無羈萜酮(friedelin),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inol),α-香樹脂醇(α-amyrin)及豆甾醇(stigmasterol)。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通淋;活絡。主風熱感冒;風濕關節(jié)炎;小便膿血;尿路結石;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根皮,10-15g.外用:適量,莖葉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