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6日 16:00-18:00
詳情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概述】
暴風客熱,系指來勢急驟,以紅腫熱痛為主要特征的外感眼病。本病證名雖始于《秘傳眼科龍木論》,但有關本證的辨治,祖國醫(yī)學早在記載。針灸治療首見于《內(nèi)經(jīng)》。如《靈樞·熱病》篇云:“目中赤痛,從內(nèi)眥始,取之陰(蹺)”。
現(xiàn)代醫(yī)學中,部分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球結(jié)膜炎癥,多可歸屬于本證。
【病因病機】
本證多因風熱毒邪,突從外襲,風熱相搏,交攻于目,猝然而起;如原有肺胃積熱,與風熱之邪交熾於目睛,則癥情更重。
【辯證分型】
暴風客熱,癥見胞瞼紅腫,白睛暴赤,熱淚如湯,羞明隱澀。如風重于熱,兼頭痛鼻塞,惡寒發(fā)熱,脈浮數(shù),舌苔薄白;如熱重于風,則眼珠劇痛,白睛浮壅,高于風輪,眵淚膠粘,口渴煩燥,便秘溺黃,脈象數(shù)實,舌苔黃膩。
【治療】
1. 治則:疏風清熱,祛毒明目。
2. 處方:睛明、太陽;風重于熱加風池,熱重于風,加合谷、魚際。
3. 方義:睛明位于內(nèi)眥,屬膀胱經(jīng)又為足三陽之交會,是疏風清熱,泄目睛邪毒之主穴;太陽瀉血,泄熱敗毒,亦為治目赤的要穴;故《玉龍歌》云“兩眼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魚尾穴,太陽出血自然消”。如風重于熱,加風池以加強驅(qū)風解熱作用;如熱重于風,加合谷與肺經(jīng)之滎魚際,以瀉肺胃之積熱。
4. 治法:太陽、魚際均以三棱針刺血;晴明向鼻側(cè)淺刺3分~5分,施輕瀉法(即小幅度提插捻轉(zhuǎn)),余穴用瀉法。
5. 古方輯錄《針灸資生經(jīng)·第六》:“攢竹、治眼赤痛。申脈、太沖、曲泉、陽溪、主赤痛腫。”
《儒門事觀·卷一》:“目赤暴腫,隱澀難開者,以三棱針刺前頂穴、百會,出血大妙。”
《針經(jīng)摘英集·治病直刺訣》:“治眼痛不可忍,刺足少陽經(jīng)風池二穴,手陽明經(jīng)合谷二穴,立愈。”
《類經(jīng)圖翼·十一卷》:“眼目疼痛:合谷(痛而不明)、外關、后溪(頭目痛)。”
《針灸大成·卷九》:“眼赤暴痛:合谷、三里、太陽、睛明。……復刺后穴:太陽、攢竹、絲竹空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古案選介/名家驗案】
目赤案余嘗病目赤,或腫或翳,作止無時。偶至親息帥府間,病目百余日,羞明隱澀,腫痛不已。忽眼科姜仲安云:宜上星至百會速以緋針刺四五十刺;攢竹穴、絲竹穴,上兼眉際一十刺;及鼻兩孔內(nèi),以草莖彈之。出血三處,出血如泉,約二升許,來日愈大半;三日平復如故。余自嘆曰: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學醫(yī)半世,尚闕此法,不學可乎?
(《儒門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