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鼻血草,為唇形科植物滇荊芥的全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吐血、鼻衄、崩漏、帶下、麻風、皮膚瘙癢,下面我們來看看鼻血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Bí Xiě Cǎo
【英文名】Axillary Balm, Herb of Axillary Balm
【別名】土荊芥、紅活美、小薄荷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滇荊芥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0.6-1m,被短柔毛。具地下莖。莖四棱形,具分枝。葉對生,葉柄長2-25mm,密被短柔毛;葉片卵形,長1.2-6cm,寬9-30m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鈍或近心形,邊緣具鋸齒狀圓齒,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靠近中脈兩側帶紫色或傘部紫色,近無毛或僅沿脈被短柔毛。輪傘花序少花或多花,腋生;苞片小,具緣毛;花萼鐘形,長6-8mm,外面被具節(jié)長柔毛,內面無毛、上唇3齒,齒短,下唇與上唇近等長,2齒,齒披針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1cm,外被短柔毛,內面無毛,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較長,內蒙,花藥2室;子房4裂,花柱略長于雄蕊,柱頭2裂;花盤4裂。小堅果卵圓形?;ㄆ?-11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2800m的山地、山坡、谷地或路旁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吐血;鼻衄;崩漏;帶下;麻風;皮膚瘙癢;疥瘡;蛇蟲咬傷;口臭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或搗絨塞鼻。
【各家論述】《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治風濕麻木,大麻風,吐血,鼻出血,皮膚瘙癢,瘡疹,癩癥,崩帶。
【摘錄】《中華本草》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