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膜蛋白的限制性運動:
在重建膜上,許多膜蛋白的測向擴散系數(shù)都在10-8~10-9cm2·s-1范圍,和Saffman-Delbrück公式算出的理論值相符。但在生物膜上,不少膜蛋白運動很慢,甚至幾乎不能運動。如紅細胞膜上的帶3蛋白,DL=3.8×10-l1cm2?s-1,(26℃);細菌視紫紅質在嗜鹽菌的紫膜上呈晶格排列,不能運動;上皮細胞類的極性細胞,其質膜的頂面區(qū)域和基底面區(qū)域上的膜蛋白種類不一樣,因“緊密聯(lián)結”的阻隔而不能擴散相混;LDL受體等受體蛋白集中在特定的質膜區(qū)域──被膜穴,不能自由擴散。這些情況根據(jù)流動鑲嵌模型難以解釋。目前,對紅細胞膜的情況有了較明確的說明:帶3蛋白通過錨定蛋白(ankyrin)和膜內(nèi)側的收縮蛋白、肌動蛋白及帶4.1蛋白等組成的網(wǎng)絡結構相聯(lián)系,正是這些膜內(nèi)側的細胞骨架蛋白限制了帶3蛋白的運動。此外,尚有蛋白質彼此凝集假說、“陷阱”模型以及膜結構特殊性因素等其他解釋。
生物膜的非雙分子層結構脂質雙分子層是膜的基本結構,但也可能存在其他的非雙分子層結構。用31P-NMR、冰凍斷裂電鏡術、X射線衍射等方法都表明,一些尾部截面積大于頭部的脂質或帶負電的脂質在一定的溫度、pH、離子環(huán)境(特別是Ca2+)等條件下能形成HⅡ相。從一些代謝活性高的內(nèi)質網(wǎng)、線粒體、細菌質膜乃至人紅細胞膜抽提出的脂質構成的膜結構中,在一定條件下都可出現(xiàn)HⅡ相的分子排列?;铙w情況下雖無HⅡ相的確切證據(jù),但可以觀察到從L相向HⅡ相轉變的過渡相──各向同性相。HⅡ相可能在膜融合、脂質分子的翻轉運動及某些物質的跨膜運輸?shù)冗^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