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代茶飲是指選用中草藥(單味或復方)煎湯或以沸水沖泡數(shù)分鐘后,像飲茶般徐徐飲之的一種特殊的傳統(tǒng)劑型,也是一種重要的防病保健方法。
代茶飲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近年來網(wǎng)絡上也流傳著“人到中年不由己,保溫杯里泡枸杞”的說法,這里的枸杞茶便是一種常見的代茶飲。因代茶飲藥味較少,口味清淡,便于服用,非常適合不便服用中藥湯劑、顆粒劑的兒童,受到寶爸寶媽的歡迎。當然,只有正確認識和運用代茶飲療法,才能起到治療、調(diào)理和保健的作用。
中藥代茶飲經(jīng)過歷代醫(yī)家和養(yǎng)生學家的應用,現(xiàn)已成為在中醫(yī)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具有防病治病與養(yǎng)生保健功效的一種特色制劑。
“代茶飲”一詞可追溯至唐代,《食療本草》中便有明確論述,如在記載枸杞功效時提到“葉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代茶法煮汁飲之,益陽事”?!锻馀_秘要》載有“代茶新飲方”,詳細論述了代茶飲的制作與煮飲方式,與當時制茶飲茶方式一致,組成藥物較前增加且多為補益類藥物,使代茶飲逐漸發(fā)展為具有保健治療作用的仿茶類藥茶復方。
宋元時期,中藥代茶飲的應用有了較大發(fā)展,以其獨特的治病保健方式被人們廣泛接受。養(yǎng)生專著《壽親養(yǎng)老書》中收載了一些老年人防病治病的代茶飲方,如“食治老人風冷痹,筋脈緩急,蒼耳茶方。蒼耳子(二升,熟杵為末)。上每日煎服之代茶,常服,極治風熱明目”。此時期的中藥代茶飲不再局限于單方,組成復方的中藥也不似之前僅以補益類藥物為主,藥物種類逐漸豐富多樣起來。
明清時期,中藥代茶飲趨于成熟,明代《普濟方》中闡述了所載藥茶的適應癥和飲用方法,初步體現(xiàn)了中醫(yī)的辨證論治思想。到了清朝,用中藥代茶飲防病治病在宮廷中備受推崇,清宮代茶飲的特點就是在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選用藥物,使得中藥代茶飲更能切中病證,療效也得以提高。
藥味精簡,藥性平和
小兒代茶飲的藥物數(shù)量、劑量普遍較少,常用藥物以理氣、祛濕、清熱、解表、消導、止咳化痰等為主,藥性多溫平,藥味多甘淡。雖也有苦寒的藥物,但多以微苦微寒為主,大寒大熱者、藥力峻猛者很少。因此,中藥代茶飲適合長期飲用,可以作為輕癥、慢性疾病的預防治療方法,也可以作為平時養(yǎng)生調(diào)養(yǎng)的重要手段。
臨床調(diào)理小兒積食的茶飲方,多用健脾養(yǎng)胃藥輔以消導化食藥,藥性平和。如和胃代茶飲,由白術、茯苓、陳皮、石斛、谷芽、神曲、砂仁組成,有調(diào)補脾胃、養(yǎng)陰消食之效;或小兒便秘方,由杏仁、松子仁、柏子仁、大麻子仁組成,可輔以蜂蜜,有潤腸通便之效。在預防疾病方面,代茶飲也有顯著作用,如三根湯(茅根、葛根、蘆根),有預防治療感冒發(fā)燒之效。
對于小兒而言,中藥代茶飲的口味如何非常重要,要盡量做到“良藥不苦口”,來解決兒童服藥困難的問題。相較于湯劑,中藥代茶飲或采取沸水沖泡的方法,或煎煮時間較短,使得代茶飲保留了更多中藥的清香,口感更好。一些代茶飲還會加入可口的輔料,如蜂蜜、冰糖。《本草綱目》中的桑蜜茶就是將每片桑葉沾上蜂蜜,陰干后用水煮代茶飲,是治療小兒夏季熱口渴較甚的良方。這類代茶飲喝起來甘甜可口,小兒非常容易接受,可以說是在喝糖水的過程中便起到了治療疾病的作用,為家長省去了不少麻煩。
中藥代茶飲取材方便,組成藥物多屬藥食同源范疇,像陳皮、山楂、薏苡仁、生姜、大棗、山藥、綠豆、梨等,都可以在自家的廚房中找到。若風寒感冒,可以用生姜、蘇葉、紅糖煮水代茶服用,以發(fā)汗驅(qū)寒。
代茶飲做法簡單,省去了中藥湯劑煎煮繁瑣的過程。而且中藥代茶飲可以多次加水泡服,直到味道變淡為止,也便于日常頻服。
中藥代茶飲是根據(jù)不適癥狀,在中醫(yī)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組方,隨癥加減,針對性強,靈活性大。
相較于成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脾常不足,對外邪的抵御能力較差,易受到飲食影響,因此易患有肺系疾病、脾胃疾病,如感冒、過敏性鼻炎、厭食、積滯等,均可以選擇代茶飲療法進行長期調(diào)養(yǎng)。
服用小兒代茶飲注意事項
中藥代茶飲只有在中醫(yī)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結合時令、地域和小兒本身的體質(zhì)組方服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若僅是靠片面的知識簡單用藥,不經(jīng)辨證胡亂組方,反而有害無益。例如一上火就用菊花泡水喝,或不辨體質(zhì)就用枸杞、大棗、桂圓泡水喝,或讓脾胃虛寒的兒童飲用清熱解毒的代茶飲等,均不可取。
此外,小兒需要格外注重顧護脾胃,如《清宮代茶飲精華》中載錄的消導類中藥代茶飲多以陳皮為主藥,在理氣健脾的基礎上配合消食和中的藥物,避免行滯消導之力過于竣猛傷及脾胃。
根據(jù)中藥代茶飲組成藥物的性質(zhì)特點,可以選擇煮茶法或泡茶法:泡服是用開水沖泡藥物10~15分鐘后飲用,一般適用于花葉類、果實類藥物,如陳皮、菊花、枸杞等,也是日常保健中最常使用的方法;煎服多是在水沸騰后煎煮2~3分鐘,適用于草梗、根莖類藥物,如茯苓、白術等。
在沖服、煎服前,要將藥物用清水洗去灰塵。對于羅漢果、川貝母等堅硬藥物,可以將其搗碎;對于辛夷等易飄散的藥物或是藥粉,可以制成袋泡茶,避免嗆咳。
代茶飲宜少量頻服,可反復加水,但飲用過程中要減少搖晃水杯,避免使水變渾濁。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代茶飲也有自身的偏性,若長期服用也會出現(xiàn)偏頗,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如菊花性微寒,長期服用可能會出現(xiàn)胃部不適,脾胃虛寒者更甚;枸杞雖藥性平和,過量泡服也會出現(xiàn)上火的癥狀。因此,及時調(diào)整用量,中病即止,才能更好地維護健康。
小兒代茶飲方推薦
小兒感冒代茶飲
組成:白茅根8g,蘆葦根8g,粉葛根8g。
作用:清熱生津。
適應癥要點:發(fā)熱、咽痛、頭身痛、流濁涕,舌紅、苔薄黃。此方也可用于預防感冒。
小兒咳嗽代茶飲
組成:浙貝母6g,枇杷葉6g,蘆葦根8g。
作用:清肺止咳。
適應癥要點:咳嗽、少痰、低熱,舌紅、苔薄黃。
小兒清咽代茶飲
組成:牛蒡子6g,羅漢果8g,胖大海6g。
作用:清熱利咽。
適應癥要點:咽痛、咽癢、咽干、大便干,舌紅、苔薄黃。
小兒開胃代茶飲
組成:廣陳皮6g,炒神曲8g,炒山楂10g。
作用:健脾開胃。
適應癥要點:食納不香、食量少、時腹脹、干嘔、體瘦,舌淡紅、苔薄白膩。
小兒消食代茶飲
組成:炒神曲8g,生山楂8g,萊菔子8g。
作用:消食導滯。
適應癥要點:食量大、口中異味、大便干、睡眠不安,舌紅、苔薄黃。
小兒通便代茶飲
組成:生白術10g,火麻仁6g,萊菔子6g。
作用:健脾潤腸。
適應癥要點:大便頭干后軟、排便難,舌淡、苔薄白。
小兒消暑代茶飲
組成:干荷葉6g,玉米須6g,白扁豆6g。
作用:祛濕消暑。
適應癥要點:身熱、心煩、身困倦、乏力、小便黃,舌紅、苔薄黃膩。
小兒消脂代茶飲
組成:生薏米8g,澤瀉8g,玉米須8g。
作用:祛濕化濁。
適應癥要點:體重超標、身體困倦、大便溏稀,舌淡紅、苔薄白膩或黃膩。
小兒化濕代茶飲
組成:茯苓6g,生薏米8g,白扁豆6g。
作用:健脾化濕。
適應癥要點:身沉重困乏、體型偏胖,舌淡紅、苔白膩。
小兒清心平肝代茶飲
組成:菊花8g,燈心草3g,車前子6g。
作用:清心平肝。
適應癥要點:眨眼、好動、身體局部抽動、注意力不集中、脾氣急、容易緊張,舌紅、苔薄黃。
小兒安神代茶飲
組成:酸棗仁6g,石菖蒲5g,茯神6g。
作用:養(yǎng)心安神。
適應癥要點:睡眠不實、夜哭、膽子小、易受驚嚇,舌淡紅、苔薄白。
其他
組成:烏梅肉6g,五味子3g,酒黃精6g。
作用:收斂養(yǎng)陰。
適應癥要點:此茶適合常發(fā)濕疹或蕁麻疹并查有明確過敏源者,多伴有口干、皮膚粗糙、容易出汗,舌紅、少苔。
不管是從就業(yè)還是從照看自己孩子的角度上來看,小兒推拿保健師都十分值得報考。
開設小兒推拿保健工作室創(chuàng)業(yè),或者在小兒推拿保健服務機構、針灸推拿院、母嬰服務機構、社區(qū)服務中心、親子機構、幼兒園、家政公司等機構就業(yè)。點擊下圖了解更多內(nèi)容。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的“針對小兒感冒咳嗽等五類常見癥,快試試小兒代茶飲→”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小兒推拿保健師考試知識及內(nèi)容,請點擊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學教育網(wǎng)成立至今已有18年,專注醫(yī)學考試培訓教育,已經(jīng)為數(shù)百萬學員提供了考證、從業(yè)和晉升等專業(yè)幫助,贏得了的廣大醫(yī)學從業(yè)人員的認可和信賴,未來我們依然會為每一位在醫(yī)學路上不斷前進的你,提供便利的學習資源及優(yōu)質(zhì)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