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手機網欄目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衛(wèi)生網校 > 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崗位培訓 > 正文

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2020-06-10 16:20 醫(yī)學教育網
|

“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有哪些?”相信是準備參加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崗位培訓考試的朋友比較關注的事情,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內容如下: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媽媽常見的乳房疾病,細菌入侵感染、乳頭出現裂口、乳汁有淤積以及乳腺管受到阻塞等,都能誘發(fā)乳腺炎。具體的致病原因有:

1、細菌感染

哺乳期乳腺炎多見急性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少見于鏈球菌。細菌感染入侵的途徑有以下四個:

(1)直接經乳管侵入:這是細菌直接入侵的途徑,因由乳汁淤積潴留,容易感染。因潴留的乳汁易分解,分解的產物為酸性不僅對乳腺管有刺激,而且是細菌繁殖很好的培養(yǎng)基。

(2)通過乳頭小創(chuàng)口或裂縫進入:如果媽媽的乳頭部位出現創(chuàng)口或者是有裂縫,這些地方都容易讓細菌進入,經淋巴管侵入乳葉間質形成蜂窩織炎。

(3)身體其他部位:產褥期媽媽身體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可經血循環(huán)引起乳腺感染。

(4)乳腺管逆行:另一條感染途徑是由寶寶體內的病原菌(如口腔、鼻咽部感染)在哺乳時直接沿乳腺管逆行侵入乳腺小葉、在淤積的乳汁中生長繁殖引起乳腺感染。

2、乳頭裂口

當乳頭有外傷導致出現裂口,或者是乳頭皸裂,這些方式都能導致乳腺炎的發(fā)生。

(1)乳頭皸裂:通常是由于哺乳姿勢不正確,寶寶未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含吮在口內,且固定于一側的哺乳時間過長。

(2)乳頭保養(yǎng)不佳:孕期媽媽忽視了乳頭的保養(yǎng),沒有經常擦洗乳頭,使上皮組織變得脆弱,而使乳頭皮膚表皮薄弱易損。由于新媽媽首次哺乳,乳頭皮膚抵抗力較弱,容易在寶貝的吸吮下造成損傷,使乳汁淤積,細菌侵入導致乳腺炎。

(3)乳房外傷:如果乳頭有外傷的話容易傷害到組織,例如:突然的撞擊,或是較大的孩子踢到。

3、乳汁淤積

(1)乳汁沒被吸盡:初產婦哺乳無經驗,乳汁多,寶寶往往不能把乳汁吸盡,致使有多余的乳汁淤積在腺小葉中,有利于細菌生長繁殖。

(2)乳頭發(fā)育不良:初產婦如孕期不經常擦洗乳頭,上皮脆弱,小兒吸吮時間過長,乳頭表皮浸軟,易發(fā)生皸裂,發(fā)生皸裂后寶寶吸吮引起媽媽劇烈疼痛,影響充分哺乳,乳房不易排空,乳汁易淤積。此外,乳頭發(fā)育不良,短平、小、內陷等,乳汁更易淤積。

(3)乳房過于豐滿:哺乳期媽媽乳汁排通不暢,淤積乳房內,導致乳腺炎。例如乳房較大,乳房容易垂著,使得下面部分的奶水較不容易流出來。

4、乳腺管阻塞

(1)常見于繼發(fā)性的乳汁淤積,不完全吸空乳房、不規(guī)律性經常哺乳及乳房局部受壓是其主要原因。乳汁淤積也多見于乳頭發(fā)育不良者(如乳頭凹陷),影響了哺乳的進行。

(2)初次當媽媽,其乳汁中含有較多的脫落上皮細胞,容易引起乳管的阻塞,使乳汁淤積加重。乳汁淤積使乳腺組織的活力降低,為入侵細菌的生長繁殖創(chuàng)造條件,加上未及時疏通,從而發(fā)生乳腺炎。

2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有哪些?”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崗位培訓知識及內容,請點擊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教育網成立至今已有15年,專注醫(yī)學考試培訓教育,已經為數百萬學員提供了考證、從業(yè)和晉升等專業(yè)幫助,贏得了廣大醫(yī)學從業(yè)人員的認可和信賴,未來我們依然會為每一位在醫(yī)學路上不斷前進的你,提供便利的學習資源及優(yōu)質的服務。

報考指南
特別推薦
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書店
  • 老師編寫
  • 凝聚要點
  • 針對性強
  • 覆蓋面廣
  • 解答詳細
  • 質量可靠
  • 一書在手
  • 夢想成真
題庫軟件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