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的病因-眼科三基知識點:
角膜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類:
1.感染性:
感染性角膜炎仍是我國常見的致盲眼病。不但發(fā)病率和致盲率高。
嚴重者還可摧毀眼球。病原體包括細菌、真菌、病毒、衣原體、棘阿米巴以及梅毒螺旋體等。
①近年來,我國不同地區(qū)的研究表明,在細菌性角膜炎中,表皮葡萄球菌為首位,銅綠假單孢菌(即綠膿桿菌)居第二位,再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角膜感染細菌譜的變遷,與臨床上濫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有密切關系。
②角膜真菌感染在我國有逐年上升趨勢,目前以鐮刀菌居多,其次為曲霉菌。
③單皰病毒性角膜炎是最主要、最常見的病毒性角膜炎,其發(fā)病率高,易,多次復發(fā)后易致盲。
④棘阿米巴感染雖然目前發(fā)病率不高,但隨著對該病認識的深入和診斷水平的提高,將發(fā)現(xiàn)更多的病例。
2.內源性:
某些全身病可以累及角膜,如維生素A缺乏引起角膜干燥或軟化。一些自身免疫性全身病也可出現(xiàn)角膜病變。
3.局部蔓延:
鄰近組織的炎癥可波及角膜,如結膜、鞏膜、虹膜睫狀體等的炎癥。角膜炎的病因雖然不一,但其病理變化過程通常具有共同的特性。致病因子侵襲角膜時,首先引起角膜緣血管網的充血、炎性滲出及炎癥細胞侵入病變區(qū),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濁灶,稱角膜浸潤。此時角膜上皮因水腫而失去正常光澤,經治療后浸潤吸收,角膜可恢復透明。病情若未得到控制,浸潤及水腫繼續(xù)加重,浸潤區(qū)角膜組織發(fā)生變性、壞死、組織脫落,形成角膜潰瘍(COITlealulcer)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此時若角膜炎癥得到控制,則浸潤逐漸吸收,潰瘍的基底及邊緣逐漸清潔平滑,周圍上皮再生修復,將潰瘍面覆蓋,潰瘍凹面為瘢痕組織所充填,形成瘢痕灶,根據(jù)潰瘍深淺程度的不同,遺留厚薄不等的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