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細胞瘤又名骨巨細胞瘤,它主要由多核巨細胞和較小的梭形或圓形的間質細胞組成,巨細胞很大,含核較多,有時可從幾十到百余個,梭形或圓形間質細胞的形態(tài),分布和排列是確定巨細胞性質的主要依據,一般將此瘤分為三級,一級屬于良性,二級屬于潛在惡性,三級屬于惡性。肉眼觀巨細胞瘤為易出血的肉芽組織,無包膜,由于易出血和壞死。因血紅蛋白的變化可使腫瘤呈紅棕色或綠色;血腫纖維化則使腫瘤呈灰白色;瘤組織壞死,可使腫瘤呈黃色或形成假囊腫,囊內可能含有膠狀或棕色液體,在腫瘤進展過程中,骨破壞和再生交替反復,于是皮質骨向外擴張變薄,最后為腫瘤所穿破。
一、臨床表現
1.頜骨膨隆及面部畸形,早期無自覺癥狀,生長緩慢。
2.波及牙槽骨時有牙松動及咬合錯亂。
3.X線攝片示肥皂泡沫樣或峰房狀囊性陰影,伴骨質膨脹。
二、輔助檢查
1.對于臨床表現較典型,術前診斷已有確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于臨床表現不典型,鑒別診斷較困難,腫物較大與周圍重要結構關系密切或疑為惡性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和“A”,對于惡性骨巨細胞瘤可應用MRI檢測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
三、診斷
1.頜骨膨隆及面部畸形,生長緩慢。
2.牙松動及咬合錯亂。
3.X線攝片示肥皂泡沫樣或蜂房狀囊性陰影,伴骨質膨脹。
4.病理學檢查證實。
四、治療措施
手術治療為主,術中須行冰凍切片以確定病變性質。一級巨細胞瘤:刮除加基底部燒灼,或在健康組織內切除腫瘤。二級或三級巨細胞瘤:頜骨方塊切除或部分切除,根據情況可立即植骨修復。
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選用磺胺類藥物(如復方新諾明)或主要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紅酶素、青酶素等);手術范圍較大、同時植骨或同時作較復雜修復者則一般采用聯合用藥,較常用為: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蘭氏陰性菌的藥物(如慶大酶素)+作用于厭氧菌的藥物(如滅滴靈);手術前后感染嚴重或術創(chuàng)大,修復方式復雜者可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骨巨細胞瘤根據其病理組織結構特點可為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但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都首選手術治療,手術一方面切除病變,另方面手術切除之病變組織可作病理學檢查后確定腫瘤性質,以利進一步的治療,不應寄希望于藥物外敷內服等來消除病變,臨床上有很多因不及時手術而致失去治療機會的病例,應給予重視。
五、治愈標準
1.治愈:治療后,原發(fā)瘤及轉移源已徹底切除或消失,創(chuàng)面已基本修復。
2.好轉:治療后,腫瘤縮小,癥狀減輕。
.未愈:治療后,腫瘤無縮小,癥狀無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