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yǎng)專家說,健康人體內環(huán)境的酸堿度(pH值)在7.35到7.45之間,即體液應該呈弱堿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可是根據(jù)調查,只有10%的人pH值在此范圍內,屬于堿性體質;而多達70%的人是酸性體質,體液pH值經常徘徊在7.35左右或稍低,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人們想調節(jié)自身的酸堿度,除了多做運動、調節(jié)心理外,還要特別注意補充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簡單地歸納,動物性食品中,除牛奶外,多半是酸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中,除五谷、雜糧、豆類外,多半為堿性食品;而鹽、油、糖、咖啡、茶等,都是中性食品。但也有少數(shù)例外,例如李子照理說應該是堿性食品,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但所含的有機酸人體不能代謝,因此會留在體內呈現(xiàn)酸性反應。橘子或檸檬則不同,它們含的有機酸人體可以新陳代謝,是堿性食品。
強酸性: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籽、柴魚等。
中酸性:火腿、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面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弱酸性:紅小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堿性:蘿卜干、大豆、紅蘿卜、番茄、橘子、番木瓜、草莓、梅干、檸檬、菠菜等。
強堿性: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等。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堿性健康食品。
注意酸、堿食物的合理搭配,才能維護健康的體內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