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預(yù)約>> | 有問必答>> | 報考測評>> |
“胃氣”之名,首見于《內(nèi)經(jīng)》。《素問。平人氣象論》曰:“平人之常氣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此處“胃氣”是指脈象的特征。據(jù)統(tǒng)計,《內(nèi)經(jīng)》中,“胃氣”之名共出現(xiàn)23次,其內(nèi)涵不盡相同,后世醫(yī)家對“胃氣”亦多有論述,而且強調(diào)“胃氣”在人體的重要性。“胃氣”一詞,在中醫(yī)學(xué)內(nèi)涵不一,易于混淆。辨清其內(nèi)涵,對于正確理解中醫(yī)學(xué)基本理論、有效地指導(dǎo)臨床治療皆具有重要意義??v觀前人所論,在中醫(yī)學(xué)中“胃氣”的內(nèi)涵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胃氣是指胃的功能。如同肝氣、心氣、脾氣是指肝、心、脾的功能一樣,胃氣即指胃的功能?!端貑?。經(jīng)脈別論》“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中的“胃氣”即指此義。胃的收納、腐熟功能是胃氣的表現(xiàn)。胃氣強,則胃的收納腐熟作用強;胃氣弱,則胃的收納腐熟功能弱。故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盛衰論》說:“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食而不饑。”
2.胃氣指胃的氣機?!鹅`樞。四時氣》曰:“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泄。”“胃氣逆”即指胃的氣機逆上。在生理上,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并將腐熟后的食糜下傳小腸,因此胃的氣機以下降為順,即如《臨證指南醫(yī)案。脾胃》所說:“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若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則致惡心嘔吐、腹脹脘悶等癥,即所謂“濁氣在上,則生瞋脹。”(《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
3.胃氣是指脾胃的消化功能。胃氣的內(nèi)涵甚為廣泛,有時將大腸小腸的功能歸為胃氣,如《靈樞。本輸》云:“大腸、小腸皆屬于胃”;《傷寒論》亦云:“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第215條)。飲食物在體內(nèi)的消化過程,是在脾胃及小腸等臟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而胃氣有時可概指胃的受納腐熟、小腸的泌別清濁以及脾的運化水谷的功能。《脾胃論》強調(diào)“人以胃氣為本”,其中“胃氣”即指脾胃的消化功能而言。胃氣強,即指脾胃的運化功能強,氣血生化有源;胃氣弱,即脾胃的消化功能弱,氣血生化乏源。故《景岳全書。論脾胃》說:“故人自有生之后,無非后天之為用,而形色動定,一無胃氣之不可。”李東垣在《脾胃論》中亦云:“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若胃氣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也。”正因為胃氣在人體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有“胃者水谷之海也”(《靈樞。玉版論》),“胃為臟腑之本”(《類經(jīng)》),以及“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之說。
4.胃氣即水谷精氣。《素問。玉機真藏論》曰:“五藏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氣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陰,必因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此處“胃氣”是指水谷精微。又《靈樞??趩枴吩疲?ldquo;谷入于胃,胃氣上注入肺。”此處胃氣亦指水谷之氣,故馬蒔注曰:“人之谷氣入于胃,胃得谷氣而化之,遂成精微之氣,以上注于肺,而行之五臟六腑。”胃氣強(即水谷精微充盛),則五臟得養(yǎng),功能強盛;胃氣弱,即水谷精微虧虛,則臟腑失養(yǎng),功能減弱。即所謂“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醫(yī)門法律。先哲格言》)
5.胃氣是指脈象的特征,即脈象中從容和緩之象?!端貑枴S駲C真藏論》中“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及《靈樞。終始》“谷氣來也徐而和”中的脈象即是有胃氣之脈,對此張志聰注曰:“胃氣者,中土柔和之氣也。”張介賓亦云:“無太過,無不及,自有一種雍容和緩之狀者,便是胃氣之脈。”脈搏中胃氣的強弱與存亡,對于測知正氣的強弱,推斷疾病的進退具有重要的意義:脈來從容和緩、不快不慢為有胃氣,表示正氣強,病雖重而易治;若脈無和緩之象,或脈見“但弦”、“但毛”、“但石”之象,皆說明胃氣已失,真臟脈外現(xiàn),提示病情較重,預(yù)后不良,生命即告終結(jié)。即如《景岳全書》所說“無論浮、沉、遲、數(shù),皆宜兼見緩滑,方是脈中之胃氣。若見但弦、但鉤、但毛、但石或弦搏之極,而全無和氣,或微渺之極,而全無神氣??傊?,真臟之見,是謂五脈之胃敗也。”故曰:“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景岳全書。脾胃論》)“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為本,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
6.胃氣是指人體全身之氣,包括元氣、營氣、衛(wèi)氣、谷氣、清氣等。李東垣在〈脾胃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說:“古之至人……悉言人以胃氣為本。蓋人受水谷之氣以生,所謂清氣、營氣、衛(wèi)氣、春升之氣之別稱也。”其在《脾胃論。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亦云:“胃氣者,谷氣也,營氣也,運氣也,生氣也,清氣也,衛(wèi)氣也,陽氣也。”此處所說“胃氣”,其內(nèi)涵已擴大至人體正氣范疇,故此張介賓說:“胃氣者,正氣也。”
綜上各家所述,“胃氣”內(nèi)涵不一,應(yīng)用亦較混亂,但是,不難看出,其不同內(nèi)涵之間存在者一定的聯(lián)系,且皆以胃的功能為基礎(chǔ)。因此,我們認為,“胃氣”的基本內(nèi)涵可概括為兩點:一是狹義胃氣,即指胃的功能;二是廣義胃氣,即指脾胃運化而形成的水谷精氣。水谷精氣的化生,依賴于脾胃的運化功能,因而胃氣的存亡、強弱,可推測脾胃運化功能的盛衰。而“保養(yǎng)胃氣”即是采取相應(yīng)措施,避免苦寒敗胃及峻猛瀉下之藥食,以保護脾胃,固正防邪,進而達到養(yǎng)生防病,延年益壽的目的。故《景岳全書》曰:“凡欲察病者,必須先察胃氣;凡欲治病者,必須常顧胃氣。胃氣無損,諸可無慮。”“是可知土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yǎng)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衰;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yǎng)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而凡脾胃受傷之處,所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