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基礎 > 正文

“藏病多虛,腑病多實”論

2009-07-28 14:16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臟病多虛,腑病多實”的理論,是依據(jù)中醫(yī)學對臟腑生理病理的認識而提出的。

  古代醫(yī)家以人體解剖知識為基礎,根據(jù)其功能特點的不同,將人體內臟劃分為五臟、六腑、奇恒之府三類。其中結構致密、以化生和貯藏精氣為主要功能者屬于臟;而形態(tài)中空、以受納和傳導飲食物為其功能者,則為腑;而形態(tài)中空似腑、功能藏精氣似臟的臟器,則既非臟又非腑,故名奇恒之府。即如《素問。五臟別論》所言:“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也,故實而不能滿也。”臟,“藏也”,即藏精氣;腑,“聚也,藏貨也”(《說文》)。“臟者,藏也,如寶藏然,藏物而不泄也。……腑者,聚也,聚物轉輸,其用不窮也。”(《身經(jīng)統(tǒng)考。臟腑問答》)肝、心、脾、肺、腎皆藏精氣,故稱五臟;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皆與水谷傳導、消化有關,故名六腑。正如《靈樞。本藏》所說:“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鹅`樞。經(jīng)水》亦云:“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也”。

  所謂虛實即指“虛證”,“實證”。虛證是以精氣虧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實證是以邪氣盛實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故《素問。通評虛實論》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五臟以化生、貯藏精氣為主,七情內傷、勞逸過度及其他邪氣傷及五臟,則致精氣耗損,而見虛證,比如肝血虛、肺氣虛、腎精虧等。六腑以傳化水谷為主,水谷以通行下注為順,痰飲、食積、內外邪氣,傷及六腑,可致水谷傳導不利,實邪停滯局部,而見各種實證。如食滯胃脘,膽郁痰擾,大腸濕熱,小腸氣痛等。故曰“臟病多虛,腑病多實”。

  中醫(yī)學的這一認識與臨床實踐是相符的。為了研究臟腑病證的虛實情況,我們對《實用中醫(yī)基礎理論》及《中醫(yī)診斷學》中臟腑辨證中虛證、實證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表明:《實用中醫(yī)基礎理論》臟腑辨證中五臟病證(包括兼證)共39項,其中虛證24項,占61.5%;實證15項,占38.5%.六腑病證共18項,其中實證12項,占66.7%;虛證僅6項,占33.3%.《中醫(yī)診斷學》臟腑辨證中五臟病證共47項,其中虛證27項,占57.4%;實證20項,占42.6%.六腑病證共10項,其中實證8項,占80%;虛證2項,占20%.由此可見,“臟病多虛,腑病多實”理論是有其臨床依據(jù)的。

  然而,應當指出,“臟病多虛,腑病多實”,皆非絕對。臟病亦有實證,如心火熾盛,肝膽濕熱,痰濕阻肺等;腑病多實,臨證亦可見虛證,如胃陰虛,膽氣虛,小腸虛寒,大腸液虧等。上述統(tǒng)計資料亦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臨證之時當靈活運用,詳細辨治之。

  “臟病多虛,腑病多實”理論,在臨床上對于臟腑病變的診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五臟病變多虛證,故治療中以扶正補虛為主,慎用瀉法;而六腑病變多實邪結聚,其治多用祛邪瀉實之法,少用補法。因此后世有“六腑以通為用”,“六腑以通為補”之說。如臨床以“通腑瀉熱法”治療多種急性腹痛,皆獲良效,即是對此理論的極好例證。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