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痔(hemorrhoid)是最常見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其中以內痔為最多,占59.86%,外痔占16.01%,混合痔占24.13%。外痔是位于齒線以下,有肛管皮膚所覆蓋的痔,分為靜脈曲張性、結締組織性、血栓性和炎性多種。
二、臨床表現
1.靜脈曲張性外痔:為肛門皮下擴張靜脈形成的靜脈團塊。若感染反復發(fā)作,則可形成血栓性外痔和結締組織性外痔。
2.結締組織性外痔:是肛門周緣皮膚皺折增大形成的皮贅,其內有增生的纖維結締組織,很少擴張血管。皮贅底部寬大,體部及游離端尖長,形態(tài)各異,可為單個或多個。其存在影響肛周的清潔,伴有感染者可有痛感。原發(fā)者多是血栓性外痔和肛門手術遺留的后果。皮贅一般較軟、柔韌,其表面覆蓋有正常的皮膚表皮。在肛門后方的痔多繼發(fā)于肛裂,該痔較硬、腫脹,經常由于排便的刺激而引起括約肌痙攣,并產生疼痛。
3.血栓性外痔:因直腸下靜脈叢的靜脈炎癥導致血管內血栓形成,或由于排便和用力活動使肛門邊緣的靜脈破裂。血液滲至皮下組織,使其局部組織形成腫塊。臨床表現為劇烈疼痛及局部腫脹。初起局部較硬,觸之甚痛,數日后疼痛可減輕、局部腫塊變軟、吸收,最后留有皮贅,成為結締組織性外痔。靜脈破裂時局部出血形成血塊,伴有感染可形成膿腫和肛瘺。
三、診斷依據
1.大便時帶血或便后出血,反復便血者可有貧血癥狀。
2.大便時,痔團脫出肛門外,數目不等。嚴重者呈環(huán)狀脫出或需用手托回。
3.肛門下墜、發(fā)脹、異物感及疼痛,少數痔黏膜可有糜爛。
4.直腸指診及肛門鏡檢查可確診,應排除直腸癌及直腸息肉等。
四、治療原則
1.靜脈曲張性外痔:治療可采用局部熱敷、坐浴,防止其感染。
2.結締組織性外痔:對其治療多采用通便、保持肛周清潔,防止感染的保守療法,對局部有感染者可用熱敷、坐浴治療。一般治療無效時在局麻下,切開外痔根部皮膚,予以全部切除。
3.血栓性外痔:在發(fā)病48小時內疼痛不減輕者,可考慮在局麻下行血栓摘除術,于腫塊皮膚上做梭形放射切口,剝出曲張靜脈,摘除血栓。所留傷口可自行愈合。超過48小時,疼痛較輕的病例,采取保守治療,保持大便通暢,局部熱敷、坐浴,并用適量的止痛藥,腫塊一般可自行縮小、逐漸消散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