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內有60多種氨基轉移酶,ALT和AST是其中最重要的兩種。
AST有兩種同工酶,分別存在于細胞質(c-AST)和線粒體(m-AST),ALT絕大多數(shù)在細胞質內,可能有極少量在線粒體中。ALT和AST在于體內多種器官和組織中,以含量從多到少為序,AST為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心臟、肝、骨骼肌和腎等;ALT為肝、腎、心、骨骼肌等。
(一)原理
在340nm處連續(xù)監(jiān)測吸光度下降速率,計算出ALT活性濃度。
(二)生理變異
此酶生理變異較小,性別、年齡、進食、適度運動對酶活性無明顯影響,每天雖有生理性波動,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
(三)參考值:成人AST<40U/L。
(四)臨床意義
ALT在肝細胞中含量較多,且主要存在于肝細胞的可溶性部分,當肝臟受損時,此酶可釋放人血,致血中該酶活性濃度增加,故測定ALT常作為判斷肝細胞損傷的靈敏指標,但其他疾病或因素亦會引起ALT不同程度的增高。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陽性率為80%~100%,急性黃疸型肝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炎患者出現(xiàn)黃疸前2~3周即有轉氨酶的明顯升高,最高可達500U以上,多為ALT>AST。肝炎恢復期,ALT轉入正常;重癥肝炎或亞急性肝壞死時,一度上升的ALT在癥狀惡化的同時,酶活性反而降低,是肝細胞壞死后增生不良,預后不佳。
監(jiān)測ALT可以觀察病情的發(fā)展,并作預后判斷。
2.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脂肪肝:ALT輕度增高(100~200U),或屬正常范圍,且AST>ALT。
3.肝硬化、肝癌時,ALT有輕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發(fā)肝細胞壞死,預后嚴重。
4.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臟損害,如心功能不全時,肝淤血導致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肝小葉中央帶細胞的萎縮或壞死,可使ALT、AST明顯升高。
某些化學藥物如異煙肼、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劑等可不同程度的損害肝細胞,引起ALT的升高。
5.骨骼肌損傷、多發(fā)性肌炎等亦可引起轉氨酶升高。
另外,應注意兩種情況:重癥肝炎由于大量肝細胞壞死,此時血中ALT可僅輕度增高,臨終時常明顯下降,但膽紅素卻進行性升高,即所謂的“酶膽分離”,常是肝壞死征兆。
另一種情況是少數(shù)人血清中ALT長期持續(xù)升高,肝穿無明顯病理改變,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