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血氣分析從標本采集到測定結果后的整個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只有做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工作,才能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質量控制;血液保存;標本采集
動脈血氣用于測定和評價患者的氧合、通氣和酸堿狀態(tài),通過氣血分析對了解患者肺功能、血液各項指標和酸堿平衡狀態(tài)有一個客觀估計,是臨床醫(yī)生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參考依據(jù)。作為醫(yī)技科室,作好血氣分析的質量控制,為臨床提供準確結果的基礎?,F(xiàn)將筆者在實踐操作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歸納如下,與大家共勉:
1.血氣標本的采集
標本采集非常關鍵,肝素抗凝劑的濃度與血液標本的比例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肝素濃度的高低除對PaCO2無明顯影響外,對pH、PaO2均有影響。高濃度的肝素造成血液稀釋,從而測得pH、PaO2明顯下降,影響結果準確性。
2.血氣標本的保存
采集標本后要立即送檢,血液不宜放置過久,因為細胞代謝仍在進行。例如白細胞增高時PaO2迅速下降現(xiàn)象,但此時PaO2很低的血標本放置過久,空氣中的氧可進入導致假性增高,通過對放置時間的延長,實驗室作出結果比較0.5h內pH、PaCO2、PaO2結果變化不大。存放1h、2h后pH、PaO2逐漸下降PaCO2逐漸上升,與及時測定結果相比較變化較大,差異有顯著意義。如果定標未能通過,不能在20min內測定,必須把標本置于冰箱保存。
3.儀器本身狀態(tài)
儀器處于穩(wěn)定的工作狀態(tài)中,24h開機運轉,不容易出現(xiàn)漂移現(xiàn)象。按照儀器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校正,注意電極的保養(yǎng),否則測定結果受到影響。
4.標本測量中的質量控制
測量標本前定標結束后,先使用質控液檢測保證pH、PaCO2、PaO2結果在規(guī)定范圍內,才能進行標本測量。多個標本進行分析時進行一次流路清洗,防止出現(xiàn)結果誤差。
5.測定結果的分析
血氣測定結果出來后,檢驗人員自己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當有明顯異常結果時,及時和臨床取得聯(lián)系,排除標本采集過程中的因素外,復查結果及時審核報告結果。血氣分析是搶救重癥患者的重要檢測項目。因此,質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嚴格把關,樹立質控意識,才能為臨床提供安全可信的分析結果。
【參考文獻】
[1]王庸晉.現(xiàn)代檢驗學[M].第1版.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7.
[2]王金招.血氣分析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J].20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