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取得病人合作 骨關節(jié)結核是一種慢性病,療程較長,治療后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因此,多數(shù)病人有急躁情緒和思想負擔。術前須深入做好解釋工作,實事求是地將治療計劃及后果(包括手術次數(shù)、外固定及臥床時間、用藥時間及可能功能障礙程度等)告訴病人及其家屬,以取得合作。
2.進行必要的檢查 術前應仔細體檢并進行胸部透視,以便發(fā)現(xiàn)體內有無其他結核病灶。對病期長,竇道分泌物多的病人,應檢查肝、腎功能。病變局部應作X線攝片檢查,必要時脊柱結核并發(fā)截癱應作CT檢查,了解病變情況,以便進行手術設計。
3.改善全身情況 入院后應立即臥床休息,并進行臥床排便訓練,以免術后由于不習慣而造成排便困難。一般來講,結核病人的食欲較差,術前應設法增進病人食欲。盡可能加強營養(yǎng),改善全身情況。
4.藥物治療 抗結核藥物的應用是術前準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防止病變的擴散。診斷一經(jīng)確定。應開始應用抗結核藥物。單種藥物治療療效不好,易引起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一般多將鏈霉素與異煙肼聯(lián)合應用。鏈霉素的用量因年齡大小不同,5歲以下每日0.25g,5~10歲0.33g,成人0.5~1.0g,1次或分2次肌肉注射。異煙肼每日服5~10mg/kg,1次或分3次口服。抗結核藥物一般應用1周以后,結核中毒癥狀即可開始改善;2周左右時多數(shù)病人癥狀好轉,可以手術。對氨柳酸鈉易引起胃腸癥狀,影響食欲,臨床較少應用。但當鏈霉素或異煙肼的療效不佳時,可再加用對氨柳酸鈉,用量為每日8~10g,口服或靜脈點滴?!?/p>
對上述藥物耐藥的病人,可應用卡那霉素,每日2次,每次0.5g肌肉注射;利福平口服,成人每日450~600mg,1次或分3次服,乙胺丁醇日服25mg/kg,以后減量為每日15mg/kg.如與鏈霉素、異煙肼聯(lián)合應用,療效更好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p>
骨與關節(jié)結核并有竇道的病人,術前還需用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以控制化膿性感染,預防術后切口感染?!?/p>
5.局部制動 脊柱結核病人應臥硬板床或石膏床,四肢結核,特別因嚴重疼痛或肌肉痙攣而致關節(jié)畸形者,應作外固定或牽引,以減輕疼痛、痙攣,病人可得充分休息,并可預防病理性脫位或逐漸矯正畸形,減少手術操作困難?!?/p>
6.脊柱結核、髖關節(jié)結核病灶清除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應配血備用?!?/p>
7.如有尿路感染及褥瘡者,術前應積極治療,控制感染,爭取早日手術。此外,為使手術達到解除脊髓壓迫的目的,術前必須精確定位,根據(jù)截癱平面及破壞最重的椎體,確定應切除的助骨、橫突及椎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