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巢菜的主治|性味|功能: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陸放翁《詩序》云:蜀蔬有兩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實(shí)者,小巢生稻田中,吳地亦多,一名漂搖草,一名野蠶豆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翹搖處處皆有。蜀人秋種春采,老時(shí)耕轉(zhuǎn)壅田。蔓似瑩豆而細(xì)葉,似初生槐芽及蒺藜而色青黃,至三月開小花,紫白色,結(jié)角子似豌豆而小。
【別名】柱尖、搖車、翹搖車、翹搖、元修菜、野蠶豆、漂搖草、雀野豆、野碗豆、雀野碗豆、白翹搖、苕子、白花苕菜、小野麻豌。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小巢菜的全草。
【原形態(tài)】小巢菜 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莖纖細(xì),具棱線,幾無毛或被疏柔毛。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頂端有卷須;托葉一邊有線形齒,背面被疏柔毛;小葉8-16枚,葉片長圓狀倒披針形,長0.5-1.5cm,寬1-4mm,先端截形,微凹,有短尖,基部狹楔形,兩面無毛??偁罨ㄐ蛞干^葉為短,有花2-5朵,序軸及花梗均有短柔毛;萼鐘狀,稍短于花瓣,具5齒,等長,披針形,有短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長約5mm,旗瓣橢圓形,先端截形,有細(xì)尖,翼瓣先端圓,與旗瓣等長,無耳,具爪,龍骨瓣稍短于旗瓣,無耳;雄蕊10,二體;花柱先端周圍有短柔毛,子房無柄,密生長硬毛。莢果長圓形,扁平,長7-10mm,被棕色長硬毛。種子1-2顆,棕色,扁圓形?;?、果期3-5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小麥田或山坡。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tái)灣、河南、湖北、四川、云南。
【性味】味辛;甘;性平
【歸經(jīng)】肺;大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調(diào) 經(jīng)止血。主治黃疸;瘧疾;有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鼻衄。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8-6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食療本草》:利五藏,明耳目,去熱風(fēng),令人輕健。療五種黃病。
2.《本草拾遺》:主破血、止血、生肌。
3.《綱目》:止熱瘧,活血,平胃。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發(fā)汗解表,除濕熱,止白帶。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