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橡木皮用法|主治|功能: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別名】櫟木皮、櫟樹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麻櫟或遼東櫟的根皮或樹皮。
采收和儲藏:隨時可采,洗凈,曬干,切片。
【原形態(tài)】
1.落葉喬木,高15-30m,樹皮深灰色,或灰黑色,具不規(guī)則深裂;幼枝黃褐色絨毛;后脫落。冬芽圓錐形,灰褐色,鱗片闊卵形、有毛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葉互生,葉柄長2-3cm,有毛;葉革質,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19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具芒狀鋸齒,側脈13-18對,直達齒端,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幼時有黃色短細毛,后脫落,僅脈腋有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長6-12cm,為葇荑花序,通常數個集生于新枝下部葉腋,被柔毛,花被通常5列,雄蕊4,稀較多;雌花1-3個集生于新枝葉腋,子房3室,花柱3.殼斗杯狀,包圍堅果的約1/2,小苞片鉆形、反曲,被灰白色絨毛;堅果卵球果或卵狀長圓形,直徑1.5-2cm,高1.7-2.2cm,先端圓形,果臍突起,栗褐色?;ㄆ?-5月,果期翌年9-10月。
2.本種與麻櫟的區(qū)別在于:葉柄長2-5mm;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圓鈍,基部耳形或圓形,邊緣具深波狀圓齒;側脈5-7對;殼斗淺杯狀,小苞片扁平或背部凸起?;ㄆ?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丘陵與針葉林、闊葉林中。
2.生于海拔300-2500m的山坡或山頂闊葉落葉林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地。
2.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山東、四川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表面灰黑色,粗糙;具不規(guī)則縱裂,軟木質;內面類白色。氣微,味稍苦、澀。
【化學成份】麻櫟樹皮及樹干含鞣質,樹干含鞣質5%-10%.
【性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利濕;澀腸止瀉。主治泄瀉;痢疾;瘡瘍;瘰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湯或加鹽,浸洗。
【注意】孕婦慎服。
【附方】治諸瘡因風致腫:櫟根皮三十斤,銼,水三斛,煮令熱,下鹽一把,令灼灼然熱以浸瘡,當出膿血,日日為之,差止。(《千金方》)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惡瘡中風犯毒露者,取煎汁洗瘡,當令膿血盡止。亦治痢。
2.《日華子本草》:治水痢,消瘰疬,除惡瘡。
【臨床應用】治療阿米巴痢疾:取櫟樹皮1斤,加水3000ml,煎成1500ml.成人日服3次,每次30-50ml,連服3-察,有效率約85%.
【摘錄】《中華本草》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