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中藥詞典 > 正文

半夏的功效|應用|性能

2014-04-23 14:12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時間>> 考試公告>> 各地動態(tài)>>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半夏的功效|應用|性能:

《神農本草經》

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主產于四川、湖北、江蘇、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挖,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礬制過入藥。

【性能】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

【應用】

1.濕痰,寒痰證。本品味辛性溫而燥,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藥。尤善治臟腑之濕痰。治痰濕壅滯之咳嗽聲重,痰白質稀者,常配陳皮、茯苓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濕痰上犯清陽之頭痛、眩暈,甚則嘔吐痰涎者,則配天麻、白術以化痰息風,如半夏白術天麻湯(《古今醫(yī)鑒》)。痰飲內盛,胃氣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2.嘔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為止嘔要藥。各種原因的嘔吐,皆可隨證配伍用之,對痰飲或胃寒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湯(《金匱要略》);配黃連,則治胃熱嘔吐;配石斛、麥冬,則治胃陰虛嘔吐;配人參、白蜜,則治胃氣虛嘔吐,如大半夏湯(《金匱要略》)。近代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種嘔吐。

3.心下痞,結胸,梅核氣。半夏辛開散結,化痰消痞。治痰熱阻滯致心下痞滿者,常配干姜、黃連、黃芩以苦辛通降,開痞散結,如半夏瀉心湯(《傷寒論》);若配瓜蔞、黃連,可治痰熱結胸,如小陷胸湯(《傷寒論》);治梅核氣,氣郁痰凝者,配紫蘇、厚樸、茯苓等,以行氣解郁,化痰散結,如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4.癭瘤,痰核,癰疽腫毒及毒蛇咬傷。本品內服能消痰散結,外用能消腫止痛。治癭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貝母等;治癰疽發(fā)背、無名腫毒初起或毒蛇咬傷,可生品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用法用量】煎服,3~1Og,一般宜制過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長于降逆止嘔,法半夏長于燥濕且溫性較弱,半夏曲則有化痰消食之功,竹瀝半夏,能清化熱痰,主治熱痰、風痰之證。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不宜于烏頭類藥材同用。其性溫燥,陰虛燥咳,血證,熱痰,燥痰應慎用。

【古籍摘要】

1.《名醫(yī)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

2.《醫(yī)學啟源》:“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治太陰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吨髦蚊匾吩疲涸镂笣瘢?,益脾胃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

3.《本經逢原》:“半夏同甘蒼術、茯苓治濕痰;同瓜蔞、黃芩治熱痰;同南星、前胡治風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蔞、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