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帶葉枝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將帶葉的枝條剪下,切段鮮用。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原形態(tài)】梅 落葉小喬木,高可達(dá)10m.樹皮淡灰色,小枝細(xì)長,先端刺狀。單葉互生;葉柄長1.5cm,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橢圓狀寬卵形,春季先葉開花,有香氣,1-3朵簇生于二年生側(cè)枝葉腋?;ü6?;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直徑約1.5cm,寬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果實近球形,直徑2-3cm,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核橢圓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溝槽,表面具蜂窩狀孔穴?;ㄆ诖杭?,果期5-6月。
【生境分布】我國各地多已栽培,以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味】酸;微苦;澀;平。
【歸經(jīng)】肝;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理氣安胎。主治婦女小產(chǎn)。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道聽集》:治婦人三月久慣小產(chǎn),梅梗三、五條,煎濃湯飲之,復(fù)飲龍眼湯。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