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治感冒;咽痛;眼結膜炎;乳癰;瘡癤腫毒;毒蛇咬傷;痢疾;肝硬化腹水;急性腎炎;淋濁;血尿;白帶;風濕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蛋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含
【附方】①治咽喉炎癥: 鮮黃鵪菜,洗凈,搗計,加醋適量含漱(治療期間忌吃油膩食物)。②治乳腺炎: 鮮黃鵪菜一至二兩。水煎酌加酒服,渣搗爛加熱外敷患處。③治肝硬化腹水: 鮮黃鵪菜根四至六錢。水煎服。④治胼胝: 鮮黃鵪菜一至二兩。水酒各半煎服,渣外敷。⑤治狂犬咬傷: 鮮黃鵪菜一至二兩。 絞汁泡開水服,渣外敷。 (選方出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止痛。治感冒。
2. 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通結氣,利咽喉。
3.《常見混淆中草藥的識別》:抗菌消炎。治瘡癤,乳腺炎,扁桃體炎,尿路感染,白帶,結膜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
【摘錄】《中華本草》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