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醫(yī)學題庫】全新升級!學習做題新體驗!
書 店 直 播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執(zhí)業(yè)藥師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yaoshi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藥/藥學理論 >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 > 中藥鑒定 > 正文

黃耆-補虛藥

2014-02-08 11:57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資料下載 打卡學習 2024年課程

黃耆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內(nèi)蒙黃耆、膜莢黃耆或其它同屬相近種植物的根。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微溫。入脾、肺經(jīng)。

【功效】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

【臨床應用】1.用于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等癥。

黃耆健脾益氣,且具升陽舉陷的功效,故可用于氣虛乏力及中氣下陷等癥。在臨床上用于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用于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2.用于表虛不固的自汗癥。

黃耆功能固護衛(wèi)陽、實表止汗。用于表虛自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牡蠣等配伍;如表虛易感風寒者,可與防風、白朮同用。

3.用于氣血不足、瘡瘍內(nèi)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

黃耆能溫養(yǎng)脾胃而生肌,補益元氣而托瘡,故一般稱為瘡癰要藥,臨床上多用于氣血不足、瘡癰內(nèi)陷、膿成不潰、或潰破后久不收口等癥。如用于瘡瘍內(nèi)陷、或久潰不斂,可與黨參、肉桂、當歸等配伍;用于膿成不潰,可與當歸、銀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4.用于水腫、腳氣、面目浮腫等癥。

黃耆能益氣而健脾,運陽而利水,故可用于水腫而兼有氣虛癥狀者,多配合白朮、茯苓等同用。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此外,本品又可與活血袪瘀通絡藥如當歸、川芍、桃仁、紅花、地龍等配伍,用于中風偏枯、半身不遂之癥,有益氣活血、通絡利痹的功效。對于消渴病癥,也可應用,常與生地、麥冬、天花粉、山藥等配伍。

【處方用名】生黃耆、綿黃耆、北口耆(生用,多用于固表、托瘡、利水、利痹等。)、炙黃耆(蜜炙用,用于補氣健脾。)、清炙黃耆(用麩皮拌炒至微黃色,用于補氣。)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黃耆一藥,原名黃耆,始載于《本經(jīng)》是一味臨床常用藥物。黃耆具有下列的特點,它不僅常與補養(yǎng)藥同用以益氣補虛;且常與袪邪藥同用以扶正袪邪。在益氣補虛方面,如配人參,則大補元氣;配附子,則補氣助陽;配白朮,則益氣補脾;配當歸,則補氣生血;配參、朮、升、柴,則補氣升陽。在扶正袪邪方面,如在玉屏風散中配白朮、防風,則補散兼施、固表止汗,治衛(wèi)虛自汗,易感風寒;在四妙湯中配當歸、銀花、甘草,則內(nèi)補托毒,治體虛癰瘡癤腫難愈者;在防己茯苓湯中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則益氣運陽而利水,治皮水肢腫;在補陽還五湯中配歸、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則益氣活血、散瘀通絡,治半身不遂。諸如此類,可見它臨床應用的范圍至為廣泛。

2.本品與人參、黨參相比較,人參的補氣作用較強,且能生津、安神;黨參功專補肺脾而益氣;黃耆的補氣作用不及人參,但益氣升陽,固表內(nèi)托,且能利水退腫的作用則為人參、黨參所不具。黃耆為補氣扶陽的藥物,故凡氣滯濕阻、食滯胸悶、熱毒瘡瘍、表實邪盛及陰虛陽亢等癥,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補中益氣湯(《脾胃論》):黃耆、人參、白朮、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甘草。治中氣不足、清陽下陷、子宮下垂、脫肛,以及肢倦氣短、氣虛發(fā)熱等。

【文獻搞錄】《大明本草》:【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血崩,帶下?!俊墩渲槟摇罚骸局翁搫谧院梗a肺氣……實皮毛,益胃氣?!俊侗静輦湟罚骸旧霉瘫?,無汗能發(fā),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排膿內(nèi)托。】

題庫小程序

距2024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還有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執(zhí)業(yè)藥師免費資料領取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免費直播】2021執(zhí)業(yè)藥師牛年第一課-中藥綜專場!
【免費直播】3.10,2021執(zhí)業(yè)藥師牛年第一課-中藥綜專場!

直播時間:3月10日 19:30-21:00

主講老師:劉 楝老師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