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根據主管中藥師考試大綱搜集了有關知識點,供廣大考生參考;如下:
中藥制劑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制劑規(guī)范》等規(guī)定的處方,將中藥加工或提取后制成具有一定規(guī)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一類藥品。中藥制劑包括中藥成方制劑、中成藥、協(xié)定處方制劑及單味藥制劑等。當代的成方制劑與中成藥品種已達到10000余種,醫(yī)院制劑亦約有15000多種,它們在我國醫(yī)療保健事業(y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藥物供臨床使用之前都必須制成適合于醫(yī)療或預防應用的形式,稱為劑型,例如片劑、注射劑、氣霧劑、丸劑、散劑、膏劑等。劑型是集體名詞,一般是指制劑的類別,劑型中的任何一個具體品種,例如片劑中的元胡止痛片、注射劑中的止喘靈注射液、丸劑中的香砂六君子丸等叫做制劑。
藥物制成何種劑型何種制劑的依據,首先是根據醫(yī)療預防的需要,由于病有緩急,證有表里,因此,對于劑型、制劑的要求亦有不同,如急癥用藥,藥效宜速,故采用湯劑、注射劑、舌下片(丸)劑、氣霧劑等;緩癥用藥,藥效宜緩,滋補用藥,藥效宜持久,常采用蜜丸、水丸、糊丸、膏滋、緩釋片等;皮膚疾患,一般采用膏藥、軟膏等;某些腔道疾患如痔瘡、瘺管,可用栓劑、條劑、線劑或釘劑等。其次是根據藥物的性質,藥物性質不同亦要求制成不同劑型、制劑,以更好地發(fā)揮藥物療效,如處方中含有毒性和刺激性藥物時,則宜制成糊丸、蠟丸、緩釋片等;遇胃酸易分解失效的藥物成分,宜制成腸溶膠囊或腸溶片劑;某些藥物制成液體制劑不穩(wěn)定時,可制成散劑、片劑、粉針劑或油溶液等。藥物制成劑型、制劑時還要考慮便于服用、攜帶、運輸、貯藏及生產等。有關藥物制成劑型、制劑,前人早有論述,《本經》序例中記載:“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并隨藥性,不得違越。”梁代陶弘景則進一步指出:“……又按病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湯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參用察病之源以為其制也。”當然,藥物和劑型、制劑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的,藥物本身的療效無疑是主導的,但劑型、制劑對藥物療效的發(fā)揮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藥制劑學是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既繼承了傳統(tǒng)的中藥制劑的方法,又用現(xiàn)代科學的理論技術,來研究中藥劑型、制劑的配制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臨床藥效學的科學。制劑的中心內容是研究制劑的生產工藝和理論,使制劑的生產工藝合理,質量符合各項規(guī)定要求,療效突出,毒副反應小,便于生產、服用、攜帶、運輸、貯藏,病人歡迎,市場暢銷,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高,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藥物療效的目的。總之,必須使制劑有效、安全、穩(wěn)定,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