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24日 19:00-21:00
詳情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小兒腦膜瘤的詳解:
神經上皮組織腫瘤有兩類。一類由神經系統(tǒng)的間質細胞(即膠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神經系統(tǒng)的實質細胞(即神經元)形成,沒有概括名稱。由于從病原學和形態(tài)學上,現(xiàn)在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qū)別,而膠質瘤常見的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在膠質瘤中。神經上皮起源的腫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總數(shù)的44%.腦膜腫瘤包括腦膜內皮細胞腫瘤、間葉性非腦膜內皮性腫瘤、原發(fā)黑色素細胞病變和組織來源不明的腫瘤4類。
小兒腦膜瘤發(fā)病機制
腦膜瘤屬于腦膜內皮細胞腫瘤,可能來源于蛛網膜絨毛或胚胎殘余。包括11種類型,腦膜內皮型、纖維型、混合型、砂粒體型、血管型、微囊型、分泌型、透明細胞型、脊索樣型、淋巴漿細胞型、化生型。其中最常見的是腦膜內皮型,約占腦膜瘤的53.5%.
腦膜瘤有球形和扁平形兩種。球形多見,表面完整或呈結節(jié)狀,有色膜,常有一“臍”與硬膜相連;扁平形厚度常不超過1cm,廣布于硬膜上,以顱底部多見。腦膜瘤血管豐富,多由頸外與頸內(或椎基底)動脈雙重供血。腫瘤切面呈暗紅色,可有片狀脂質沉積的奶黃色區(qū),常見編織狀結構,有時見鈣化砂粒,少數(shù)有囊性變。腦膜瘤的組織形態(tài)有多種表現(xiàn),但各類型都多少具有腦膜瘤的基本結構,含有腦膜內皮細胞成分,細胞排列也常保留蛛網膜絨毛及蛛網膜顆粒的一些特點,呈漩渦狀或同心圓狀,這些同心圓的中部容易發(fā)生透明變性或鈣化。瘤組織中可見纖維組織、血管組織、脂肪、骨或軟骨以及黑色素等。腫瘤惡性度為Ⅰ級。
小兒腦膜瘤表現(xiàn)及診斷
兒童腦膜瘤以5~14歲為好發(fā)年齡,嬰兒期極為罕見。
1.兒童腦膜瘤臨床表現(xiàn) 最常見的癥狀是顱內壓增高,可表現(xiàn)為頭痛、嘔吐和視盤水腫,多有側腦室內或后顱凹腫瘤導致的梗阻性腦積水引起,也可由腫瘤的占位效應引起。其次是視力視野障礙,可因腫瘤壓迫視通路或梗阻性腦積水造成繼發(fā)性視神經萎縮引起,側室內的腫瘤可壓迫顳葉深部的視放射引起同向性偏盲。腫瘤沿顱底匍匐生長時可造成腦神經的障礙,以面聽神經最常見。有8%~31%的患兒表現(xiàn)為抽搐發(fā)作,但癲癇的發(fā)生率較成人低。
2.兒童腦膜瘤特點 兒童腦膜瘤與成人的發(fā)病特點有以下不同:
(1)惡性較成人多見:成人腦膜瘤多為良性,肉瘤樣變少見,而兒童顱內腦膜瘤惡性較成人多見。
(2)位于側腦室三角區(qū)和后顱凹:成人腦膜瘤好發(fā)于大腦突面或矢狀竇旁,而在兒童期腫瘤多位于側腦室三角區(qū)和后顱凹。
(3)合并有神經纖維瘤:患兒多合并有神經纖維瘤?。s占20%)。
(4)內皮型和血管內皮細胞型多見:成人腦膜瘤以纖維型和沙礫型多見,而兒童則以內皮型和血管內皮細胞型多見。
(5)腫瘤常生長較快:成人腦膜瘤多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而兒童患者腫瘤常生長較快,就診時腫瘤可生長巨大。
(6)較多與硬腦膜無粘連者:成人腦膜瘤多與硬腦膜有粘連;在兒童則腫瘤與硬腦膜無粘連者不在少數(shù),可能與腫瘤來自于蛛網膜或軟腦膜有關。
(7)囊變和出血多見:兒童腦膜瘤鈣化少見,囊變和出血多見。
(8)復發(fā)率較高:兒童腦膜瘤術后的復發(fā)率較成人高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只憑臨床癥狀和體征診斷較為困難,多結合神經放射檢查。腦膜瘤CT上表現(xiàn)為密度均勻的等或稍高密度占位,強化均一。在兒童型腫瘤,囊變和出血較多見而鈣化少見。腫瘤位于腦實質內不與腦膜和顱骨粘連也較成人多見。MRI檢查多表現(xiàn)皮質樣T1和T2信號占位,均勻強化,可見周圍有包繞流空血管征,腫瘤的部位和特征表現(xiàn)有助于鑒別診斷,部分小兒腦膜瘤可因囊變壞死表現(xiàn)為信號不均一的特征。
12月24日 19:00-21:00
詳情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