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劑:
糊劑實為一種含多量粉末的軟膏劑,故有較高的硬度和較大的吸水能力以及較低的油膩性,主要用作保護劑。
根據其組成的不同,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為脂肪性糊劑,其中所含的粉末有淀粉、氧化鋅、白陶土、滑石粉、碳酸鈣,碳酸鎂等,含量一般在25%以上,甚至有高達70%者。此類糊劑的基質多用凡士林、羊毛脂或其混合物等,有的加入適量的藥物增加其止癢、消炎等作用。另一類是水溶性凝膠糊劑,多以甘油明膠、淀粉、甘油或其它水溶性凝膠為基質制成,其中固體粉末的含量一般較脂肪性糊劑為少。
糊劑因含有多量的粉末成分,故可吸收膿性分泌液,且大量粉末在基質中形成一些孔隙;一般不妨礙皮膚的正常排泄,其作用多在皮膚表面,適于亞急性皮炎或濕疹等慢性皮膚病,對結痂成瘡、輕度滲出性病變均適用。
水溶性凝膠糊劑常在使用脂肪性糊劑不適應時使用。例如在滲出液較多的創(chuàng)面上使用脂肪性糊劑時,由于分泌物不易混合,甚至阻留分泌液使之形成微生物繁殖的良好條件,因而使用水溶性凝膠糊較好,且潔凈而極易洗去。
糊劑的制法通常是將藥物粉碎成細粉,也有將藥物按所含有效成分以滲漉法或其他方法制得浸膏,再粉碎成細粉,加入適量粘合劑或濕潤劑,攪拌均勻,調成糊狀,即得。應用時,取適量涂敷于患處的皮膚或粘膜土、隔一定時間更換,以保證藥效。
涂膜劑:
涂膜劑系用有機溶媒溶解成膜材料(如聚乙烯醇縮甲乙醛;聚乙烯醇縮丁醛、火棉膠等)及藥物而制成的一種外用涂劑。用時涂于患處,溶媒揮發(fā)后形成薄膜以保護創(chuàng)面,同時逐漸釋放所含藥物起治療作用,例如治療神經性皮炎的0.5%氫化可的松涂膜劑、燙傷涂膜劑、凍瘡涂膜劑等。其成膜材料常用的為聚乙烯醇縮甲乙醛,增塑劑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乙醇丙酮溶液,成膜性能較火棉膠好。制備工藝比較簡單,不用裱背材料,不需特殊的機械設備,且使用方便;在某些皮膚病、職業(yè)病等防治方面顯有較好的作用。
涂膜劑的一般制法涂膜劑中所含藥物,如能溶于上述溶劑中,可直接加入溶解。如為中草藥,則應先制成乙醇的提取液或其提取物的乙醇丙酮溶液,再加入到基質溶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