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神經病學概論-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輔導

2013-01-21 09:34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神經病學概論是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需要了解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以便廣大考生參考學習。

1.上運動神經元發(fā)自大腦中央前回運動區(qū)的錐體細胞,其軸突形成皮質脊髓束和皮質腦干束,皮質脊髓束在延髓錐體處大部纖維交叉至對側,形成皮質脊髓側束,在各個平面上終止于脊髓前角;而皮質腦干束在各個腦神經運動核平面上交叉至對側,終止于各個腦神經運動核。需注意的是除面神經核的下部及舌下神經核受對側皮質腦干束支配外,其余的腦干運動神經核均受雙側支質腦干束支配。

2.上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點:癱瘓肌肉肌張力高,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消失,出現病理反射,癱瘓肌肉無萎縮,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正常,無失神經支配電位。

3.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分為皮質型(單癱)、內囊型(三偏征)、腦干型(交叉癱)和脊髓型(截癱或四肢癱)。

4.下運動神經元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腦神經運動核及其發(fā)出的神經軸突。

5.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點:癱瘓肌肉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癱瘓肌肉有萎縮,無病理反射,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異常和失神經支配電位。

6.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定位診斷:脊髓前角細胞,引起弛緩癱瘓,其分布呈節(jié)段性,而無感覺障礙;前根,其分布也呈節(jié)段性,不伴感覺障礙;神經叢,其損害多為單肢的運動、感覺以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周圍神經,癱瘓及感覺障礙的分布與每個周圍神經分布的支配關系一樣。

7.錐體外系主要組成部分為基底節(jié),又稱紋狀體系統(tǒng),包括尾狀核、殼核及蒼白球,其主要功能是維持肌張力、身體姿勢和協調運動。

8.小腦病變最常見的癥狀是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兩大類癥狀。急性小腦損害表現為肌張力減低,構音障礙,意向性震顫。

9.感覺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痛溫覺的第一級神經元位于脊神經根節(jié)內,止于后角并交換神經元,第二級神經元經脊髓前聯合交叉至對側側索,組成脊髓丘腦側束,上行到丘腦的腹后外側核(第三級神經元),終止于中央后回的感覺區(qū);觸覺的第一級神經元位于脊神經根節(jié)內,止于后角并交換神經元,第二級神經元經脊髓前聯合交叉至對側,組成脊髓丘腦前束,上行到丘腦的腹后外側核(第三級神經元),終止于大腦頂葉皮質的感覺區(qū);深感覺的第一級神經元位于脊神經根節(jié)內,中樞突進入脊髓后索組成薄束和楔束,終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第二級神經元發(fā)出纖維交叉至對側組成內側丘系,終止于丘腦的腹后外側核,通過第三級神經元發(fā)出纖維到達大腦皮質的中央后回。

10.感覺障礙的臨床表現分為抑制性癥狀(感覺缺失和感覺減退)和刺激性癥狀。刺激性癥狀包括感覺倒錯、感覺過敏、感覺過度、感覺異常和疼痛。

11.感覺障礙的定位診斷:末梢型、周圍神經型、節(jié)段型、傳導束型、交叉型、偏身型和單肢型。

12.視神經:視神經發(fā)源于視網膜的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網膜鼻側半的神經纖維經視交叉后與對側眼球視網膜顳側半的纖維結合,形成視束,到達外側膝狀體,換元后發(fā)出纖維形成視放射,終止于枕葉視皮質中樞。

13.視神經損害不同部位臨床表現不同。

14.動眼神經麻痹:上瞼下垂,外斜視,復視,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運動受限。

15.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臨床表現:患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裂變大、口角偏向健側,皺額、閉眼、鼓腮、示齒不能。

16.常見深反射有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橈反射、膝反射、踝反射;常見淺反射有腹壁反射、提睪反射、肛門反射。

17.腰穿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公眾號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