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
薏苡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各地在長期栽培中已形成地方栽培品種,如四川白殼薏苡、遼寧省的薄殼早熟薏苡,廣西有糯性強的薏苡品系等。
2.選地整地
各類土壤均可種植。土地經(jīng)一般耕耙后,每隔2米左右開一條溝(20~30厘米深),作為灌排渠道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3.繁殖方法
種子直播,春播和夏播:春播在早春4月中、下旬(長江流域),其生育期較長、產(chǎn)量較高。夏播則是在油菜或大、小麥收獲以后播種,生育期較短、植株比較矮小,可適當增加密度。一般以行株距20厘米×10厘米,播種量為每畝2.5~3.5公斤,田間基本苗在25萬左右為宜。
4.田間管理
①水分管理。以濕、干、水、濕、干相間管理為原則。即采用濕潤育苗、干旱拔節(jié)、有水孕穗、足水抽穗、濕潤灌漿、干田收獲。
②輔助授粉。薏苡是雌雄同株異穗植物,同一花序中雄花先成熟,與雌花不同步,往往需異株花粉受精。一般靠風媒即可授粉,如能在開花盛期以繩索等工具振動植株(上午10~12時)使花粉飛揚,對提高結實率有明顯效果。
③施肥。薏苡是需肥量大、耐肥性較強的作物。施肥的方法和數(shù)量隨各地的施肥水平和習慣決定,應注意基肥、追肥和粒肥的施用。
5.病蟲害及其防治
①黑穗病。穗部被害后腫大成球形或扁球形的褐包,內(nèi)部充滿黑褐色粉末(病原菌原坦孢子)。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2)種子處理。60℃溫水浸種 10~20分鐘,再用布袋包好置于3%~5%生石灰水中浸2~3天,或用1∶1∶100波爾多液浸種24~72小時,既可防治黑穗病。
②薏苡葉枯病。葉和葉鞘,初現(xiàn)黃色小斑,不斷擴大使致葉片枯黃。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光;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料,增強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