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味酸澀,氣平、微溫,無毒。入腎、肝二經(jīng)。溫肝經(jīng)之血,補腎臟之精,興陽道以長男莖,暖腰膝而助陽氣,經(jīng)候可調(diào),小便能縮,通水竅,去三蟲,強力延年,輕身明目。其核勿用,用則滑精難收,實益陰之圣丹、補髓之神藥。仲景夫子所以采入于八味丸中,取其固精而生水也?!侗窘?jīng)》謂其九竅堪通,而世人疑之者,以其味過于澀,則竅閉而不能開,恐難以通之也。予以為不然。夫人五臟安,則九竅自利,而五臟之內(nèi),一臟不安,則四臟因之不安矣。所謂一臟者何?即腎臟也。腎為四臟之本,腎安而四臟俱安。安四臟而利九竅,又何疑乎。山茱萸佐八味以補腎,正安腎以安五臟之藥也。五臟既安,而謂九竅之不能利乎。且山茱萸不止利九竅也。三焦六腑,無不藉其庇蔭,受其滋益。此八味湯中之所必用,而岐伯天師新立補腎諸方,無不用之以救垂絕之癥也。
說到山茱萸健康枕的療效,還有一則故事:戰(zhàn)國時期趙王有頸椎病,一位山民進(jìn)貢一種叫山萸的紅色小果,誰知趙王見了大怒,說山民把俗物當(dāng)貢品是對他的不敬,命人將山民重重杖責(zé)。三年后的一天,趙王舊病復(fù)發(fā)頸痛難忍受,一位姓朱的御醫(yī)用又黑又干的東西煎湯給趙王內(nèi)服,果核做枕頭用。趙王病愈后問朱御醫(yī),你給我用的是什么靈丹妙藥,朱御醫(yī)回答:就是三年前山民進(jìn)貢的山萸果,趙王若堅持用山茱萸果做成的枕頭,不但可治愈頸椎疼痛,還可安神健腦、清熱明目,趙王聽后大喜,令大種山萸。趙王為表彰朱御醫(yī)的功績,就將山萸更名為山朱萸,后來人們將山朱萸寫成現(xiàn)在的山茱萸,用山茱萸制作成健康枕頭的工藝也就流傳至今。
古人把茱萸作為祭祀、佩飾、藥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風(fēng)俗。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游歡宴。
杜甫《九日藍(lán)田崔氏莊》明年此會知誰在,醉把茱萸仔細(xì)看。
王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