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形狀的分類是臨床檢驗基礎(chǔ)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知識點,下面是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的相關(guān)知識內(nèi)容,請參考:
紅細胞形狀改變有球形紅細胞、橢圓形紅細胞、靶形細胞、口形紅細胞、鐮形紅細胞、棘紅細胞、裂紅細胞、緡錢狀紅細胞和有核紅細胞。
(1)球形紅細胞:細胞中央著色深、體積小、直徑與厚度比小于2.4:1(正常值3.4:1),球形紅細胞氣體交換功能較正常紅細胞為弱,且容易導致破壞、溶解。見于遺傳性和獲得性球形細胞增多癥(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直接理化損傷如燒傷等)和小兒。
(2)橢圓形紅細胞:細胞呈橢圓形、桿形、兩端鈍圓、長軸增大,短軸縮短、長是寬的3~4倍,長徑為12.5μm,橫徑為2.5μm,其紅細胞生存時間一般正常也可縮短,血紅蛋白正常,與遺傳性細胞膜異?;蛴嘘P(guān),細胞成熟后呈橢圓形,置于高滲、等滲、低滲、正常血清內(nèi),其橢圓形保持不變。見于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可達25%~75%)、大細胞性貧血(可達25%)、缺鐵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巨幼細胞貧血、鐮形細胞性貧血、正常人(約占1%,不超過15%)。
(3)靶形細胞:細胞中央染色較深,外圍為蒼白區(qū)域,而邊緣又深染,形如射擊之靶。有時,中央深染區(qū)呈細胞邊緣延伸的半島狀或柄狀。細胞直徑比正常大,但厚度變薄,由于紅細胞內(nèi)血紅蛋白化學成分發(fā)生變異和鐵代謝異常所致,形成過程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溶解成鐮狀或弓形空白區(qū),隨后弓形空白區(qū)兩端繼續(xù)彎曲延伸,形成環(huán)形透明帶,細胞生存時間約為正常細胞的一半或更短。見于各種低色素性貧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HbC?。⒆枞渣S疸、脾切除后。
(4)口形紅細胞:細胞中央有裂縫,中央淡染區(qū)呈扁平狀,似張開的口形或魚口,細胞有膜異常,Na+通透性增加,細胞膜變硬,使脆性增加,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細胞生存時間縮短。見于口形紅細胞增多癥、小兒消化系統(tǒng)疾患引起的貧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貧血、肝病和正常人(<4%)。
(5)鐮形紅細胞:細胞呈鐮刀狀、線條狀或L、S、V形等,是含有異常血紅蛋白S(HbS)的紅細胞,在缺氧情況下,溶解度減低,形成長形或尖形結(jié)晶體,使細胞膜發(fā)生變形。檢查鐮形紅細胞時需加還原劑如偏亞硫酸鈉后觀察。見于鐮狀細胞貧血(HbS-S,HbS-C)、鐮狀細胞特性樣本(HbA-S)。
(6)棘紅細胞:細胞表面有針狀突起、間距不規(guī)則、長和寬不一。見于遺傳性或獲得性β-脂蛋白缺乏癥(高達70%~80%)、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癥。需與皺縮紅細胞(鋸齒狀紅細胞)鑒別,皺縮紅細胞邊緣呈鋸齒形、排列緊密、大小相等、外端較尖。
(7)裂紅細胞:為紅細胞碎片或不完整紅細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規(guī)則、呈刺形、盔形、三角形、扭轉(zhuǎn)形等,是細胞通過阻塞的、管腔狹小的微血管所致。見于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嚴重燒傷。正常人(<2%)。